「拜習會」的當務之急:「穩定壓倒一切」

發佈日期:2023-11-17

「千呼萬喚始出來」,美兩國元首終於藉這次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之便,進行202211月印尼峇里島20國集團(G20)峰會後的首次面對面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於20213月提出美國對中共的「3C政策」(CompeteCollaborateConfront),即「應該競爭的時候競爭,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美國同時提出「護欄」的概念,希望防止對抗升高為衝突。

但過去一年的美關係跌宕起伏,可說「只見競爭看不到合作」,幾乎陷入外媒所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最低谷」。官方的相互敵對造成民間的相互敵視,民調顯示,彼此之間的好感度都大幅下跌。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美關係緊張不符合兩國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因此這次「拜習會」「未演先轟動」,大家期待拜習二人的會晤,能使兩國關係「止跌回穩」,為國際秩序「撥亂反正」。

「拜習會」討論的議題非常廣泛,可以概括為全球和雙邊兩個層面。涉及「傳統安全」的全球議題,如臺海、南海、俄烏戰爭和以巴衝突等,美元首建立的共識是「擱置爭議」和「管控分歧」,因為這些議題非短期內可以解決。至於涉及「非傳統安全」的全球議題,如氣候變遷、能源危機、貿易和經濟關係等,雙方基於「互利共贏」的原則,則希望尋求擴大兩國合作的空間。

這次「拜習會」取得建設性成果的是屬於雙邊關係的部分,其中包括:恢復兩國的高層軍事聯繫,這可以避免雙方因誤判而擦槍走火;擴大兩國社會各界人士的接觸和文教交流,這可以累積雙方更多的互信;以及就人工智能和打擊強效類鴉片藥物芬太尼(Fentanyl)建立合作關係等事項。雖然歷史證明,美「元首外交」常常在關鍵時刻,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但我不認為這次「拜習會」能使美兩國從「緩和關係」進展到「改善關係」。因為美戰略競爭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拜登評估美競爭是「21世紀民主與專制的較量」,美這種結構性矛盾,會因雙方的權力競賽而更加浮出檯面。例如,為了維持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沙特(Robert Sutter)對《BBC中文》說:「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越來越多地是在應對中共在經濟、安全、治理等方面構成的嚴峻挑戰」;而且認為「這些挑戰已經持續很長的時間」。這就是美國政界近年來達成的「華盛頓共識」。

對中共而言,這意味著一場「圍堵和反圍堵的鬥爭」。中共的因應對策是提供「中國崛起」的模式,幫助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立足,並共同對抗西方的打壓。這就是所謂的「北京共識」。總之,對於「拜習會」後美關係的走向問題,我同意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的看法,答案是:「謹慎而不樂觀」。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趙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