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2021年全球前5大進口國則為美國、中國大陸、德國、日本及荷蘭),主要進口品包括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積體電路、原油、農產品、鐵礦砂等,主要進口地區有南韓、臺灣、日本、美國、澳洲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Expo,簡稱「進博會」,CIIE)是中共於上海市舉辦的年度博覽會,由商務部及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也是中國大陸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自2018年11月5日舉辦第1屆以來,今(2022)年為第5屆,是中共「二十大」後首場大型國際展會,於2022年11月4日在上海舉行開幕式。甫連任國家主席的習近平發表題為《共創開放繁榮的美好未來》的重要致辭,其顯示的重大政經意涵包括以下幾點:
(一)習近平連續五屆強調「開放」的重要性,正對外說明三點,一是中國大陸看到未來世界發展,開放是一個必然的前景,開放是解決問題的金鑰匙;二是當強調開放的時候,中國談的不僅僅是自身開放的需要,還有政策的走向不會發生變化;三是對於世界經濟發展來説,開放應該是各方凝聚共識、共同推進的一個重要的方案。
(二)強調「堅持」與「推動」和平共榮的重要性。
(三)習近平對於進博會打造的這個平臺,在定性方面給出了非常清晰的定位-這是一個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這樣的一個共享平臺必然也是一個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為世界經濟注入動力的平臺。
(四)習近平同時希望大家更多關注中國大陸市場,並看到開放合作的誠意。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習近平在「開放、堅持與推動」下,意謂著未來1.將加快建設國內市場,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擴大優質產品進口,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2.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實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3.全面深入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推進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數位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大陸商務部於11月3日在官網宣布,將增設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涵蓋北京、天津、上海、廣東等重要城市,正是一項具體的貿易開放舉措。
據統計,前4屆參展的臺商家數依序為72家、124家、103家及35家。然而,今年參展的臺商僅20家,為歷屆中最少。作者以為應是面臨一些制約因素所致,一是中國大陸經濟經濟下行;二是中共當局採「動態清零」的嚴格措施;三是對習近平連任後實施的政策感到憂心,在國家安全置於經濟之上的原則上,未來可能加強對民營部門下手。如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在中共獲得第3個任期後,很多大陸商界菁英對前景感到焦慮,預期社會各方面會被政府掌控,或被迫繳納更多稅等,決定不再在進行更多投資,甚至考慮出走;四是美「中」兩強無論在國際政治,經濟,貿易及軍事,科技都面臨競爭,兩國已經進入長期戰略競爭對抗的G2體制,應無疑慮,況且美「中」貿易戰及科技戰衝擊已有前例,對進出口貿易影響不容小覷。作者以為,臺商應瞭解中國大陸的投資機會已改變,不再是尋找消費和醫療保健領域的超速成長公司,而是符合「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政策下的能源、半導體,以及與減碳議題相關產業發展。再者,面對全球及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臺商投資決策也必須做出調整與改變。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李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