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晚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泰國進行45分鐘的面對面會談首腦會談。這是岸田文雄與習近平的首度面對面會談,也是時隔3年的日「中」首腦會談。上一次日「中」首腦的面對面會談,是2019年安倍晉三與習近平在北京的會面。而岸田文雄與習近平僅有過一次電話會談(2021年10月8日),以及一次互致賀電(2022年9月29日)。
岸田文雄首相在行前即對日本記者表示,日本將會向中共「主張應有的主張,要求有責任的行動,同時也合作應合作的領域,構築有建設性和穩定的日中關係」。中共外交部則在會談的前一天表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週年,雙方應順應潮流大勢,堅持和平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由此可以看出,在雙方均有其經濟與外交戰略的考量下,日、「中」將其此次首腦會談視為改善雙邊關係的第一步。
與安倍晉三前首相時期的首次日「中」首腦會談相比,本次首腦會談的氛圍緩和許多。日、「中」雙方微笑握手致意,對外傳達了願意坦誠溝通的意願。在隨後發表的公開談話中,習近平表示,兩國都是亞洲乃至世界上的重要國家,擁有許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岸田文雄表示,日「中」關係面臨許多挑戰和懸而未決的問題,也伴隨多種合作的可能性。
而各方關注的閉門會談,日、「中」雙方就各自關注的重點議題,進行原則主張以及未來可共同合作領域的表述。日本外務省網站在會談結束後的兩個小時,即將岸田文雄在會談中陳述的內容公開。日本強調的主張主要有四點,一是加速構築有建設性和穩定的日「中」關係;二是強調臺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三是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等國際議題的合作與經濟交流;四是呼籲中共在俄烏戰爭、朝核問題等國際和平與安全議題上扮演負責任的大國角色。
中共外交部的網站並未在會後即時公開會談的內容,只透過《央視》的微博在會談後3小時將習近平的首腦會談內容,重點歸納為下述3項,一是日「中」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二是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涉及兩國關係政治基礎和基本信義,必須重信守諾、妥善處之;三是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很高,兩國應該著眼各自長遠利益和地區共同利益。
從本次日「中」首腦會談的內容來看,未來日「中」關係能否改善的關鍵,主要是落在如何處理雙方在「主張」與「合作」之間的落差;在合作的部分,包括國際層級的氣候變遷、開發金融,以及雙邊層級的綠色經濟、醫療長照,日「中」兩國具有共同利益,這亦是未來雙方恢復高層經濟對話後的重點議題。
另一方面,與過去日本對「中」政策的立場與態度相比較,岸田文雄迴避部分的「主張」,但增加新的「主張」。迴避的主張是新疆、香港的人權問題,增加的主張是強調臺灣海峽和平與安定的重要性,而習近平強調在歷史、臺灣問題上必須重信守諾,顯示臺灣問題已成為日「中」關係改善與否的關鍵。
事實上,中共在2022年8月4日的飛彈演習,有5枚彈道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其中有4枚越過臺灣上空,實際上坐實「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論述。因此,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不僅是美「中」之間的重大議題,也是日美安全保障的重大議題,更是日本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日本需要確保企業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權益,其需要日本的支持來脫離新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困境;這讓兩國在經濟議題上將有機會恢復過去的交流互動機制,進而擴及其他領域的關係改善;另一方面,圍繞著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日本擔憂情勢緊張影響其經濟安全(如半導體供應鏈)與國家安全(海上生命線),中共則是將其視為涉及基本原則的「一個中國」議題;這讓兩國在臺灣議題上將會有更多的針鋒相對,進而影響其他領域的關係。
總的來說,過去用來說明日「中」關係的「政冷經熱」論述,在經濟安全保障的概念下,已逐漸失去解釋力。未來必須關注的是,圍繞著與臺灣相關的議題(海上生命線、半導體供應鏈、民主價值觀等),日、「中」如何調整(或堅持)其立場,以及如何在主張與合作中找到平衡(或擴大落差)。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李世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