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2)年12月2日,中共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伴隨防疫政策急遽轉向導致混亂局面,以及迅速放寬防疫後出現疫情爆發等現象,固然成為各界關注焦點。然而,中共推進國際疫苗政治,刻正產生質變深刻影響。首先,習近平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今年11月4日,成為首位前往大陸進行官式訪問(Official visit)之西方主要國家元首。同日,蕭茲在「中德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會」稱:「中國已經批准外國公民可以接種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BNT疫苗)」。接續12月1日,歐盟理事會 (European Council) 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亦赴訪向習近平提議:「中國可以仿效歐盟,開展疫苗接種活動,而不是採取封鎖措施來控制疫情傳播」。再者,習近平於同月7日赴沙烏地阿拉伯,展開疫情封控以來對美國中東長期盟友之首次國事訪問與領導人峰會,提出「八大行動綱領」,強調「共建公共衛生科技合作中心和疫苗創新與研發合作聯盟」。基此話語表述觀察,相較於中共疫苗政治原以病毒外來仇外情緒,以及防疫自我完善民族意識做為訴求。而今由此看來,中共疫苗防控政策,將轉而在國際疫苗政治上找到調控槓桿。
近日,蕭茲在美國著名政論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最新一期(2023年1-2月)發表「全球歷史轉折點:如何避免多極年代新冷戰」(The Global Zeitenwende: How to Avoid a New Cold War in a Multipolar Era ),對其大陸訪問後不僅指出:「中國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國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對華合作的藉口。」也直指大陸面臨與全球經濟脫鉤、供應鏈斷鏈之危機。再者,習近平與米歇爾會談時,米歇爾向習近平提議:「中國可以仿效歐盟,開展疫苗接種活動,而不是採取封鎖措施來控制疫情傳播」;習近平則直指:「中方支持歐盟戰略自主,支持歐洲團結繁榮」,「共同反對搞『脫鉤斷鏈』、保護主義」。12月15日,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並指「美國已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破壞者、產業政策雙重標準的操縱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擾亂者和單邊霸淩行徑集大成者」。
若BNT疫苗成為首支開放非大陸製新冠疫苗,對中共面臨「脫鉤斷鏈」與走向孤立困境而言,將投射著多重國際政治意涵。一方面,藉給予德國專屬權,象徵排斥美國西方國家疫苗之輸陸、准用,並分化美國主導西方聯盟抗「中」陣線。二方面,美國工商界和經濟學者,對美「中」脫鉤政策並非異口同聲、保持一致。因為,即使美「中」脫鉤在國會得到兩黨支持,但是經濟脫鉤是一項非常艱鉅任務。三方面,「中」阿防疫合作,也在形塑中共所偏好的話語權,同樣為排除歐盟干擾大陸企業進入歐洲,以及向海陸絲綢之路交會中東地區之推進,設定政治進程。尤其,習近平「坦率」對外表述,也意謂去除中共黨國體制威權化標籤,借鏡先進國家經驗,宣示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為清零政策軟著陸退場預為鋪墊。顯然,當前中共國際疫苗政治,不僅利用西方國家矛盾,牽制美國抗「中」聯盟,也為疫苗政治仇外情緒與自我完善民族意識,轉向對社會主義「秩序」的制度認同;相對的,則在反諷西方資本主義「混亂」的制度排斥。
(中央警察大學兼任副教授 黃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