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俄烏戰爭即將一週年之際,美國總統拜登,在本月20日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並引動「中」俄跟進,動作頻頻,引發國際間高度關注與議論。究竟拜登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地訪問基輔,並答應支援烏克蘭5億美元,以應戰局所需。而拜登所為何來?確實值得析論。
一、挽救低迷不振的民調支持度,有利大選致勝
拜登當前民意支持度約略在36%-40%,是他就職以來最低支持率。去年11月期中選舉,民主黨在驚濤駭浪中,雖未大敗,但亦顯露拜登執政未普獲民眾滿意,埋下明(2024)年大選的危險訊號。拜登就職以來,美國經濟一直難以回振,失業率亦未能止跌回升,內需市場亦無法有效提振帶動景氣,治安問題亦時有所聞,槍擊暴力事件從未停止。攸關美國內部穩定與經濟回升的事,一直在動盪與低迷中迴旋,這是拜登民調回振困難之處。拜登為挽回不振的民意支持率,不斷在經貿、外交、軍事、科技等領域,與中國大陸持續加碼對抗,近期在氣球間諜的對抗搏鬥中,讓美國人民稍感滿意,亦能在抗中間,掀起國際對「中國氣球」監控與情蒐的不滿,糾集國際眾力一致抗中,以提振國際形象,得以出口轉內銷,提振民意支持率,有助大選。此次快速奔赴基輔,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猶待觀察,但拜登由外拉內的促進民意支持動作,應該會有增無減,值得關注。
而拜登在俄烏戰爭即將滿周年前,奔赴基輔訪問,亦在普丁發表國情咨文前,站上基輔的戰場,國際間對拜登的動作高度關注。許多國家都給予支持及聲援,引來普丁喊出「我今天被迫宣布,俄羅斯將暫停參與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該條約原訂於2026年到期,普丁氣急敗壞地喊停,顯然受到拜登突訪基輔,打亂普丁的俄烏戰爭周年戰略步驟,讓拜登捷足先登,贏了先機,搶盡鏡頭,此有助民調回升與內部支持率提振。
二、宣示主導國際戰略格局的決心,守住龍頭地位
俄烏戰爭開打之時,國際間大都認為,這場戰爭應該很快就會結束,一、兩週應該就會止戰了。不料這場戰爭已經接近一年了,結束的訊號,依然難以窺見。而拜登在此時節登上基輔,似乎讓這場戰爭的節點,又告曲折難停了。同時逼得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急赴莫斯科與俄外長會晤,外傳也將與普丁會面,甚且普丁急切地宣告暫停「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這些動作無非是在爭先爭取國際主導與話語權,躍上俄烏戰爭週年大戲的舞臺,看誰能在這波週年前戲,贏得停戰或續戰的主導能量,引領國際視線,宣示國際老大的意味濃厚。看來俄烏週年這場戲目,將是美「中」俄大國競相爭奪的大戲,肅殺氣氛漸濃,停戰或續戰都在彈指之間,近日變化即將開啟大國競爭的態勢,值得拭目以觀。
此外,讓我們回想近一年來,這場大打小的戰爭,為何會讓俄羅斯屢次無法攻克烏克蘭,為何讓烏國在驚濤駭浪中,仍能守住國土,未一面倒地慘敗倒下,與俄拉鋸對抗之中,理由約略如下:(一)烏克蘭軍民抵死不退,全民戰鬥意志堅強,誓死維護家園,不退、強志、死守,迄今還在抗敵意志中,頑抗待進,國死我死,戰到最後,絕不言敗;(二)美國在戰爭中扮演積極與輔導角色,適時投入關鍵武器、資金、情資、戰略指導與戰術教範、號召國際援助與國際介入、科技器材支援與技術轉移、戰場管理指導教作、指導兵力轉用與火力射向運用等,前述這些武力運用、火力指向、科技介入、經費挹注、國際號召等軟硬能量地投入、整合、調度、轉用等,讓俄難以如願完戰,使資俄力量,難以或不敢全力介入投入,使烏得以持續抵抗至今;(三)北約諸國,形成資烏抗俄軸線,投入軟硬體力量,使得俄國難以快速擊倒烏國,有效之逐次抵抗與戰力轉用,讓烏國得以以拖待援,以空間爭取時間,奮戰到底。並與美國形成雙軸線戰力,協力烏戰術抵抗,戰略轉進,轉移危險,集中火力攻擊,兵力分割運用,使得俄羅斯兵力分散,武力不繼,戰果難竟。以上三點乃為美國在俄烏戰場的戰略指導與戰術教作,使烏得以頑抗至今之因。而拜登此時奔赴烏國,並引動「中」俄的動作頻頻,其宣示國際戰略格局主導意味濃厚,龍頭帶動「中」俄跟進的態勢,顯見強國第一地位,仍是美國為馬首是瞻。
三、訪烏先制習普三月會,美「中」俄戰略對抗持續難停
不久前媒體報導,今年3月春天之時,習近平將訪俄羅斯,習近平將與普丁會晤。可以預料的是,「習普會」將可能觸及俄烏戰爭的膠著之狀,與「中」俄如何協作,以應戰局之變。更值得預防先探的是,「中」俄除了談及協作俄烏之戰,更重要的是,在近週年的俄烏戰爭中,已促成地以美國為首,北約為輔的戰略軸線,將如何與以俄為先,中國大陸暗藏在後的俄「中」戰略軸線,持續對抗、分搶國際戰略格局主導權,爭取國際地位與呼應國際形勢地話語權,這應該是習普會的重頭戲。拜登風塵僕僕,並帶有風險地奔赴基輔,自然是未雨綢繆,在習普未會之前,站上基輔之地,先制之意,不難想見。未來的三月之春,看來可能春寒料峭,風寒雨又斜,國際間的平靜,恐怕難有預期。綜言之,拜登基輔行,並帶動「中」俄跟進,能否挽回美國人的心,支持他連任,猶待拜登自己努力;重要的是,俄烏戰爭一年了,烏克蘭人,家破人亡、流離失守,這是人類的悲哀。而國際大國美「中」俄,更是這場戰爭得以和平結束的關鍵角色,拜登應該盡早促成俄烏戰爭落幕,或許會是他民調支持率提升的因素,這考驗拜登的胸襟與智慧,值得拭目以待。
(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研究員 李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