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大陸「兩會」的召開,習近平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擴大解讀,希望從細節中找到一些解讀習近平開展第三任期的政治密碼。其中,在「兩會」期間,只有習近平位置前放了「兩個茶杯」,其他所有官員與代表都只有一個,這個極小的細節被外媒關注到,並且出現了各種解讀。各種說法像是防疫、防投毒、特權、象徵與眾不同的地位…,都說明了一件事:習近平的權力不止維持在顛峰,而且已經遠遠超過前兩任的胡錦濤、江澤民,直逼鄧小平甚至毛澤東。除此之外,透過一些不同於以往的細節來製造話題,也是習近平神格化的宣傳手段,這樣的小動作在第三任期的五年內或許會越來越多,但是不是真的人不走、茶不涼,恐怕也不是放上兩個茶杯就可以成定局的事。
事實上,只有習近平桌上擺置兩個茶杯,不是今年「兩會」才第一次出現,在2021年就已經有過這樣的細節安排。兩個杯子的擺設,透露出習近平「與眾不同」的領導地位。過去政治局常委「九龍治水」的集體領導,在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已經不適用於習近平。這樣的與眾不同也可以跨屆解讀,意味著習近平至少已經遠遠超過胡錦濤、江澤民。史家們目前還不需要給習近平下歷史定位,因為習近平已經確立領導的終身制,現階段超過江、胡;對習近平而言,第三甚至第四任期,目標就是要超過鄧、毛,成為中共黨史上空前偉大的政治領導。與其說是「中國夢」,不如說是習近平個人的政治夢。
然而,習近平當前終究面對著中共在國內與國際上極為險峻的時刻。過去習近平壟斷一切權力的正當性,一方面來自於疫情以前經濟維持高速成長,二方面來自於自大的「中國夢」鼓動了民族主義,這兩顆引擎讓習近平得以順利排除異己,通往權力的顛峰。在習近平意想不到的是,就在過去兩年疫情與國際局勢迅速變化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開始出現衰退的壓力。兩顆引擎熄掉一顆,現在單靠鼓動民粹的民族主義,用「中國夢」對抗美國的打壓來要老百姓接受經濟不再高速成長,還要繼續配合服從極權領導。單引擎的驅動會不會引起百姓或是黨內對習近平極權領導出現雜音,將是習近平權力當前巔峰下的陰影。
是以,習近平在第三任期對於中國大陸社會許下的承諾,缺少了具體的經濟成長數字,也缺少了對於改革開放的願景,反而是開始強調政治安全以及共同財富。同時,也對國際壓力更加用心包裝於內宣上,希望移轉民眾對疫情壓力、經濟成長遲緩,在情緒宣洩的出口。「不患寡、患不均」,對習近平而言,中國大陸的經濟可以不成長,但支持習近平繼續領導中國大陸的民心不能退。習近平搖身一變,在第三任期準備把自己從帶領中國大陸走向現代化社會主義的大國,塑造成「劫富濟貧」、具有同理心、推動財富重分配的領導人。
在此同時,或許是被媒體關注並且揭露,引發習近平對權力集中、過於自大的謹慎,也或許有其他細節的因素,在10日「全國政協」閉幕時,習近平的桌子上又只剩下一個茶杯。一個小小的、與眾不同的擺設看似又回到常軌,背後究竟有無政治宣傳的目的,恐怕只有習近平自己知道。總而言之,習近平第三任期的開始,與眾不同的權力巔峰,能有多少動力繼續推升?還是到達顛峰之後,終究要開始往下?在政治安全、共同財富的口號下,第三任期的習近平如果不能找到取代經濟躍進的第二顆引擎,即使桌子上放上三個茶杯,習近平通往領導終身制的道路上,還是會充滿變數。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沈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