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14屆「全國人大」大會在本(2023)年3月12日上午投票表決,決定國務院秘書長及各部委首長後,有關國家機關與「全國政協」人事改選暫告一段落。如一般預期的,李強任國務院總理、趙樂際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王滬寧任「全國政協」主席,丁薛祥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觀察本次人事改選情況,可歸納如下特點:
第一,國務院領導階層全換新,除了國務委員兼任的國防部長,部委層次只更換「國家發改委」主任,人事、政策力求穩定。一方面,由於部委首長此前早已啟動更替;一方面,國務院領導階層幾乎都來自地方,並無中央工作經驗,因此部委首長異動少,只有國家發改委主任異動,由原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接替升任國務院副總理的何立峰。鄭柵潔不僅是習近平的閩南舊部,同時,何立峰在廈門工作時,曾擔任鄭的直接上司。近幾年,鄭柵潔調動頻繁,從國臺辦副主任一路上升,其後勢發展相當看好。
第二,習近平喜歡拔擢、破格任用與自己有淵源、信得過的幹部。除了鄭柵潔,公安部長王小洪為習近平福建舊屬,從廈門市公安局局長,一路晉升至中央書記處書記,習拔擢的跡象明顯。如今,王小洪再以國務委員兼任公安部部長,顯示他深獲習信任,委以重任。同時,顯見習有強烈的不安全感,未來國家安全或維穩工作將是其內政第一要務,而且要完全掌握在自己人手裡才放心。至於是否如外傳成立中共內務委員會,尚待觀察。另一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在中共20大當選中央委員時僅是副部級的駐美大使,同年12月底升任外交部長,不到3個月又再晉升國務委員,成為副國級領導人,據稱其亦是深獲習賞識,以致超越其他幾位外事部級領導,破格任用。
第三,是否當屆中共中央委員或中央候補委員不再是出任國務院部委首長的必要條件,同時也不受限屆齡必須退休。5年前國務院換屆時,只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馬曉偉非中央委員也非中央候補委員(「雙非」)。如今,就有科學技術部長王志剛、財政部長劉昆、交通運輸部長李小鵬、「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為「雙非」,其中王志剛(66歲)、劉昆(67歲)並已超過退休年齡。
第四,習近平用人早已定於一,過去的派系觀察不再適用,甚至與現實不符。長期被視為江派人馬的韓正,外界屢傳其與習近平不合,如今韓正在卸任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常務副總理後,成為國家副主席。顯示,習近平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與時任市長韓正工作配合良好,以致韓正一路升遷,甚至退休後成為號稱的「第八位政治局常委」。
第五,共青團淡出權力圈,團系時代澈底結束。本次,李克強、汪洋退出政壇,另有曾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3人:曾被視為接班人的胡春華及最高人民法院前院長周強轉任「全國政協」副主席,退居二線,正式淡出權力圈;陸昊去年6月由自然資源部長轉任國務院研究中心主任,明顯遭邊緣化。
總的來說,習近平用人主要考量,一是政治忠誠,對習要能做到「兩個維護」、「兩個確立」;二是信任關係,習尤其重用與自己有淵源、信得過的幹部,以培養嫡系人馬;三是鬥爭經驗,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要求幹部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因此曾在軍工體系、艱困地區工作者,被視為較具有使命必達的鬥爭精神,屢受重用。如今,中共領導階層再無其他派系,習的個人意志完全得以貫徹,由此走向個人獨裁的新時代。然而,這不僅容易形成錯誤決策,同時難以被糾正,以致一旦出現問題,恐造成政治不穩定與風險。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 郭瑞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