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6日,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長麥卡錫及跨黨派議員於美國加州洛杉磯雷根總統圖書館舉行閉門座談,座談結束後蔡總統旋即搭機返國,4月7日19時30分總統專機降落桃園國際機場。4月8日上午8時30分,共軍東部戰區宣布「2023年4月8日至10日,東部戰區按計畫在臺灣海峽和臺島北部、南部、臺島以東海空域組織環臺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演習由東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4月8日,檢驗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奪取制海權、制空權、制信息權能力,任務部隊同步組織環臺島戰巡進逼,塑造全向圍島懾壓態勢。4月9日,多軍兵種部隊對臺島及周邊海域關鍵目標實施模擬聯合精確打擊,持續保持圍島進逼態勢。4月10日,諸軍兵種摸擬實施聯合封控,信火打擊,全面檢驗部隊在聯合作戰體系支撐下的聯合偵察、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演習於4月10日結束,細究此次演習,呈現以下特點:
一、演習為計畫性作為
依「軍委管總」的領導指揮體制規範,戰區的演習預案呈報「軍委會議」討論後(演習日期、參演兵火力、演習地點、演習科目、演習方式與強度),軍委主席習近平方會批覆,同時會責由「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導演習進行。從裴洛西訪臺的「對臺聯合軍事行動」到此次的「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顯示共軍東部戰區備有多種攻台預案。因此,共軍對臺的重大演習均為計畫性作為,非臨機的反應反制。
二、演習以檢驗能力為主
「對臺聯合軍事行動」目的在打破臺灣海峽中線默契,採取大規模兵力壓境,「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目的在檢驗任務部隊執行聯合作戰能力,除海空軍兵力依計畫進入臺島周邊海空域外,陸軍遠程多管火箭部隊,戰區電子對抗旅、信息通信旅,海軍岸導旅,空軍雷達旅,火箭軍常規導彈旅,依令進行開進,進入戰術位置,完成模擬發射流程。換言之,共軍此次演習除對臺進行戰備警巡威懾外,核心目的即在檢驗各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及信息通信保障能力。外界若誤解共軍此次演習雷聲雨點小,宣示性虛應故事,則大錯特錯。事實上,東部戰區宣布演習時並未公告演習區域(僅公告位置),已暗示不會有實彈的聯合火力打擊,與「對臺聯合軍事行動」公告演習區域明顯不同。因此,此次演習就是模擬全流程檢驗聯合作戰能力為主。
三、「山東號」航母被迫臨時披掛上陣
2019年,「山東號」航母納入海軍序列,設計可裝載36架「殲-15」,惟「殲-15」僅生產約50架,「遼寧號」航母列裝24架,扣除失事及訓練用機,「山東號」航母艦載機根本未滿編。「山東號」首次進入西太平洋,除參與「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外,主要回應美國在菲律賓新增4處軍事基地,其中3處位於呂宋島北部,緊鄰巴士海峽,對共軍海軍戰時進出第一島鏈構成威脅。回顧去年「對臺聯合軍事行動」期間,「遼寧號」停泊於青島綜合保障基地內,「山東號」則活動於南海海域。目前,「遼寧號」進廠大修,「山東號」只能披掛上陣進入西太平洋。根據公情報導「4月7日至10日,「山東號」航母共放飛120架各型機(80架「殲-15」、40架直升機)」,依此推算每日放飛20架「殲-15」及10架直升機,顯示「山東號」的「殲-15」應該是20餘架。假設此次「山東號」是「殲-15」36架(滿載),判可能部份「殲-15」來自「遼寧號」航母支援,若滿載36架,每日僅能放飛20架(「遼寧號」每日放飛30餘架),突顯「山東號」放飛能力仍待加強,及尚未形成全戰力。
四、「山東號」航母展示對臺島東部威懾能力
「山東號」雖然尚未形成全戰力,4月10日國防部公告偵獲共機70架次,包含4架「殲-15」,顯示「山東號」艦載機參與戰備警巡,意在展示對臺島東部威懾能力。共軍航母進入西太洋目的有二,一是執行對外軍援臺部隊的「拒止/反介入」任務;二是對臺島東部軍事設施及部隊的攻擊與破壞。「山東號」為配合此次演習,活動海域距臺島約200海浬,在國軍可攻擊距離內,戰時共軍航母戰鬥群除面臨國軍的攻擊,同時可能須面對外軍的攻擊,因此會選擇活動於相對安全的海域。雖然共軍航母戰鬥群存在面臨被攻擊的風險,戰時若有必要仍會進入西太平海域,將嚴重威脅臺島東部安全。
五、聯合火力打擊意在癱瘓國軍作戰體系
不論是「對臺聯合軍事行動」,或是「戰備巡航和聯合利劍演習」,聯合火力打擊仍是演習的重頭戲,雖然此次透過動畫來展示可能使用的武器,及攻擊目標(首先攻擊要地、要點、跑道等重要目標;其次是支持國軍軍事體系的重要節點;第三是打擊移動性的重要目標),特別是次要攻擊目標,顯示共軍將「中山科學研究院」所屬各廠列為重點攻擊目標,目的在失國軍喪失持續作戰能力。換言之,共軍聯合火力打擊目的在造成國軍「又聾、又啞、又瞎」,全面失能處於癱瘓的先癱後登的作戰思維。
綜上所述,共軍「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雖然採「實兵、實裝、實彈」,惟演習目的在檢驗在東部戰區聯合作戰中心的聯合指揮、聯合偵察、聯合行動、聯合保障、信火一體打擊力,重點在模擬演練攻台作戰全流程。近年來,共軍對我國政要出訪或外國政要到訪,其海空兵力就會大規模擾臺。分析共軍海空軍遠海訓練規律,由每季一次逐漸提升到「常態化」,共軍於臺島周邊海空域的演習,會不會由反應我國外交活動方舉行軍演,逐步增加在臺島周邊海空域的演習次數,進而成為常態化的演訓場域,嚴重威脅我國安全,殊值吾人未雨綢繆,凝聚全民共識與審慎因應。
(本社特約研究員 楊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