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於今(2023)年9月12日發布「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意見」中涉及金馬地區的部分,強調將加快推進與金門「通電、通氣、通橋」,完成「新四通」,並支持金門「共用廈門新機場」,筆者對此意見評析如下:
其實,此意見的推出早有脈絡可循,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19年1月2日的「《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時,於人民大會堂提出「習五條」。其中,第四條「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內容包括:1.打造兩岸共同市場。2.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大四通)」。3.可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小四通)」。廈門市政府於2019年6月14日的第11屆「海峽論壇」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廈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措施共有45條,內容包含推動廈門與臺灣的經貿合作暢通、實現廈門與金門的「小四通」、為臺胞、臺企提供同等待遇、增進臺胞對民族及國家的認知情感等。進一步言之,《廈門市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可以分為3個部分,首先是「提升廈臺四通,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措施中提到,要推動廈門與臺灣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實現廈金通電、通氣、通橋。要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建立完善廈金常態化對接協商機制、推動通過海纜輸電方式向金門通電、推動向金門供應液化天然氣、推進開展廈金大橋建設的前期工作。同時要把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廈門公共服務平臺向金門延伸服務,鼓勵金門同胞來廈參加各類群眾性活動,以及其他的民生合作事項。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小三通」停航,廈金之間的相關交流也按下暫停鍵。
然而,今年「小三通」啟航後, 6月17日在廈門舉行的第15屆「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這屆也是疫情3年來首次全面恢復線下的最大規模兩岸交流盛會。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大會由中共「中央臺辦」、「國臺辦」主任宋濤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宣讀習近平總書記賀信並致辭,同時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表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高度重視、對廣大兩岸同胞的關心關懷,必將為新形勢下推進兩岸和平發展注入新的更強動力。早已預告這惠臺意見的制定及實施劍在弦上。
持平而論,福建與金馬地區間具有經濟基礎良好,區位優勢獨特,社會基礎深厚,文化淵源密切等一體化優勢,成為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優先選項。中共當局或許認為,當前有利全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正匯集打造福建與金馬融合發展示範區的強勁動力,有助於推動實現其由兩岸合作交流窗口到全面深化融合試驗的角色。甫出臺的「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意見」,又強力推出新方案、新內容。顯示,中共以柔性力量促融漸增,以武力犯臺的機率漸減。然而,新意見能否奏效? 如「新四通」、廈金共同生活圈、「一國兩制」,金馬方案等能否引起金馬地區民眾共鳴,達到預期效果,必然受到不少制約限制,有待後續兩岸關係的發展。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李沃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