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就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進行第11次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主講「新年第一課」。2024年「新年第一課」,係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延續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檢視2024年「新年第一課」內容,並非聚焦在具體經濟政策,更多的是在「擴大主流價值觀念的影響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的意識形態工作上。從而,不僅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同時要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卻又得全面加強監管,要「長牙帶刺」、有稜有角,要着力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系統性風險。概括該等主題屬性可以發現:一方面,既要保障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又得依據資本主義價值尺度與市場規模的辯證兩重性。二方面,既表明權力監管必要過程,同時權力卻又存有內在矛盾與不確定性,必須防制權力異化,以及對公共領域權利之可能危害。可見,中共推進金融監管在理論與實踐上,充滿著辯證的兩重特性。
2023年12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期刊黨刊《求是》雜誌,發表由中共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聯名之「堅定不移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專文,既明確且反覆申明,中共對金融控制與監管「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和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事實上,專文詳細介紹習近平在2023年10月30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閉門講話。檢視該金融監管會議每5年召開1次,前5次會議主題從關注深化金融改革、整頓金融秩序、逐步轉向經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止脫實向虛與金融對外開放。2023年會議主題,不僅將科技金融置於首要地位,養老數位金融則首次提出,綠色與普惠金融在2017年即予強調;同時,將原「全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規模,提升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層級。近年來,中共中央委員會第3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往往都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同年先後召開,最高層官員將在這場會議上,為中國大陸制定未來5年經濟政策。但2023年「三中全會」並未提上日程,可能會推遲到2024年。從而,識者認為該會議之召開傳統將被打破,並引發外界對大陸經濟政策失去方向的猜測議論。事實上,概括該會議歷次主題屬性可以發現,中共對金融監管在理論與實踐上,充滿著兩重性。既投射權力監管與權力異化的矛盾,又反映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與西方金融模式,不僅有本質區別,又得借鑒西方金融發展經驗和教訓的兩重性。
據前揭《求是》雜誌專文宣稱,2023年習近平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講話,係「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全面總結黨的18大以來金融理論發展和實踐成果,首次系統闡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和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主要內涵」。然而,不論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抑或該專文,並未就當前困擾大陸之重大金融問題,提出具體解決政策性方案。包括債務劇增、地方政府預算赤字擴大、大型信託銀行倒閉,以及房地產開發商資不抵債等。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特別強調「金融脫離實體經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然而,其中弔詭之兩重性則是,相較於實體經濟的支付寶、平臺經濟等虛擬經濟,對中共黨國體制而言,卻存在著較高之系統性金融風險。從而,該文應被視為一份意識形態政治聲明,而非公共政策措施。正如2024年1月8日習近平在第20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3次全會強調,要深化整治金融、國企、能源、醫藥和基建工程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清理風險隱患,懲治「蠅貪蟻腐」。2024年「新年第一課」,也指出風險處置過程中要堅決懲治腐敗,嚴防道德風險。因為,對中共統治權力而言,政治影響著所有重大領域,經濟或金融問題,本身就與政治問題具有相互制約兩重性。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兼任副教授 黃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