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第14屆「全國人大」第2次會議於今(2024)年3月11日閉幕,主要是表決關於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草案,以及《國務院組織法》修訂案等。其中,新版《國務院組織法》引用《憲法》條文,明確該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以及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同時新增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等內容。要言之,國務院必須確實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忠實的以習近平意志為意志。
就修訂時間言,現行《國務院組織法》係於1982年12月公布施行,逾40年未曾修訂。期間國務院多次進行組織調整,尤以去年2月在20屆「二中全會」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大幅強化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國務院組織、職能均已產生重大變化,此時配合實際情況修訂確有必要。尤以習近平大權在握,國務院總理李強等政治局常委已不能平起平坐,趁勢明文規範、劃清上下隸屬關係,自當能讓文武百官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而做到「兩個維護」,進而加固習氏的絕對權威地位。
就內容言,主在確保「正確政治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於2017年「十九大」會議時寫入黨章,2018年「全國人大」會議納進憲法,此際遵循2021年修訂「全國人大」組織法,以及2022年修改地方各級「人大」與人民政府組織法模式,亦將該思想納為國務院工作指導依據,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並列。習近平不僅在任期內取得與毛、鄧等前領導人並駕齊驅地位,甚可能加速推進個人崇拜,提前取得「人民領袖」稱號。
就過程言,14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去年10月舉行第6次會議,首次審議《國務院組織法》修訂案,宣稱是新時代國務院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制度保障,是新時代全面貫徹實施憲法、全面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方面,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力舉措。依據各方意見,常委會於12月召開第7次會議,高舉「以人民為中心」大纛,審議增加「堅持依法行政」內容。實際上,反覆強調「人民」、「依法行政」,主在作為共黨推動集權的藉口,並以法律形式確保國務院不踰矩。易言之,「全國人大」目的不在體現民意,所謂「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就是中共中央的橡皮圖章。
就結果言,國務院地位大幅滑落,繁華即將落盡。1980年代,地方駐京辦「跑部錢進」的榮景早已不再。「十八大」以來,各種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議事協調機構、委員會鯨吞、剝奪國務院職權。如今,國務院總理在今年以及爾後的年度「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會後記者會被取消,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吹捧習近平,以及新版組織法再設立障礙阻其主導制定經社發展政策,顯然國務院將完全喪失自主性,未來中南海不會再有南北院之爭。
大陸「全國人大」於1954年成立,同時通過《憲法》及《國務院組織法》,當時國務院就界定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1958年發動「大躍進」及其推進過程中,黨的權力強化,在黨政不分、共產黨組織國家化下,國務院成為黨中央的執行機關。直至1980年代,鄧小平逐步推動黨政分離、機構改革,並在「十三大」決定各級黨委不再設立不在政府任職但又在政府工作的專責書記、常委,其後才有李鵬、朱鎔基、溫家寶等國務院總理的發揮空間。未料歷史總是驚人的重演,習近平重拾毛澤東套路,國務院恐難改變日薄西山命運。
(本社特約研究員 許勝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