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轟-20型轟炸機的傳聞,最早可回溯至2016年9月1日,時任共軍空軍司令員馬曉天在長春空軍開放活動日表示:「中共正在研製發展新一代遠程轟炸機」,此係官方首次承認該研發項目的存在。2024年3月11日,現任中共全國政協委員、空軍副司令員王偉透露:「外界傳聞已久的轟-20型轟炸機即將對外公布,量產服役時間亦會很快跟上」,又說:「我們不跟美國比,我們只保衛自己的安全」,顯示轟-20型轟炸機可能即將面世及正式官宣。
中國大陸民眾日思夜盼,歷經8年研製,始終僅聞樓梯響的轟-20型轟炸機遲遲未面世首飛,判轟-20型轟炸機研製之初可能以美軍B-1型轟炸機(槍騎兵)及B-2型轟炸機(幽靈)做為參考藍本,惟隨著美軍B-21型轟炸機(突襲者)首飛與小批量生產,共軍為避免陷入首飛即落伍的困境,可能參考B-21型轟炸機進行局部修改或重新設計。因此,轟-20型轟炸機面世首飛時間可能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
2012年8月31日,共軍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在第13屆「中國航空展」表示:「中國空軍歷史性地跨入戰略空軍門檻」。戰略空軍原係指「戰略轟炸部隊」的空軍,後又納入「空基洲際飛彈部隊」,隨著空軍裝備發展,戰略空軍已由戰略轟炸機部隊向多機種組成的全球空中攻擊部隊發展(包括進攻型機種及支援型機種)。換言之,戰略空軍除轟炸機外,尚包括預警機、電戰機、干擾機、通信機、加油機、戰鬥機等。因此,戰略空軍的編組模式就是「體系作戰」編組,具體而言戰略空軍就是指具備「戰略投送」、「縱深攻擊」、「遠程核攻擊」等能力的空軍部隊。
轟-20型轟炸機的性能如何﹖始終是一個謎,外界推測可能具備大航程、大攜彈量,作戰半徑可能達5,000公里,另依宣傳影片披露下機體構型分析,可能採隱形設計。依此推論,該機具備1萬3,000至1萬5,000公里的飛行能力,戰時若能突穿第一島鏈進入西太平洋空域,將對美軍關島、夏威夷基地構成威脅。另轟-20型轟炸機與海軍艦艇、火箭軍導彈旅編組執行「拒止/反介入」,將迫使美軍航母打擊群(或戰鬥群)放緩進入西太洋海域的速度,為共軍攻臺作戰創造有利態勢。
共軍現有轟-6型轟炸機約200餘架,部份機齡已逾50載,面對各國的聯合情監偵系統、聯合防空網,執行任務時將面臨極大風險,研製轟-20型轟炸機就成為共軍強軍路上的必選題。轟-20型轟炸機量產後將逐步取代轟-6型轟炸機,可能保留機齡較新之轟-6型轟炸機,並進行延壽及性能提升外,判轟-20型轟炸機量產數量可能達200架,屆時共軍空軍轟炸機部隊仍將維持約300架規模。
轟-20型轟炸機面世後,代表共軍新的「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將逐步到位。也就是東風-41型洲際彈道飛彈、096型核動力潛艦攜帶的巨浪3型洲際彈道飛彈、空軍轟-20型轟炸機掛載的空射型洲際彈道飛彈,展現共軍新的核威懾力量。轟-20型轟炸機對中共而言,是大國的象徵外,亦是對擁核國家的核威懾與核攻擊力展示。
檢視共軍空軍序列,除轟-6型轟炸機外,尚有殲轟-7A型機、殲-16型機、蘇愷-30型機,均可攜帶10噸左右彈量,在加油機支援下,均具備對臺灣東部地區軍事設施、關鍵基礎設施攻擊能力。特別是,利用殲-20型機隱形功能,擔任開門者角色,摧毀國軍情監偵及防空系統,再由殲-16型機等執行精準攻擊,進而癱瘓國軍持續作戰能力。因此,吾人除持續蒐整轟-20型轟炸機面世後的影響外,亦應持續研究其他機種的威脅與反制作為。
(本社特約研究員 楊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