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鄒文豐)
香港《南華早報》3月28日報導,多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已接任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儘管北京當局尚未正式公布此項任命,但「消息人士」表示,去年上半年蔡奇就已實際領導該委員會。
在習近平已進入中共總書記第3任期,早握有中共官員人事任免「最終決定權」,且獨掌各項黨務、路線、政策「拍板定案權」的情況下,此舉或許反映習近平正將部分職責下放給親信副手,以減輕負擔、增加效率,但這樣的發展對中共黨內,已無派系可挑戰習勢力的權力結構,將產生何種影響?始終忠誠貫徹習意志的蔡奇,接任「網信委」後,大陸網路安全管理又會有何變化?
習近平在執政的前10年期間,推行系列反腐肅貪與黨政、軍隊體編制改革的強硬政策,將中共黨內過去長期存在的權力派系逐一掃清,無論是黨、政、軍、社會,都已不存在可對習政權構成威脅的挑戰力量;事實上,自習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就已不再有習會否連任總書記的問題,而是習將如何分配黨內權力的問題。
因此,在習近平主政的中共黨內逐漸形成效忠共主的新權力派系,將是必然的發展。習任用官員信賴過往同僚、舊部,強調忠誠優先,但也會網羅技術專業官僚的「雙層次用人格局」自不待言;目前咸信初步形成的兩個勢力,都源於和習早年共事的關係脈絡,可簡要區分為由國務院總理李強領銜的「浙江派」,與以蔡奇為代表的「福建派」。
雖然李強在「二十大」後,權力地位理應堪稱中共黨內的「二把手」,但蔡奇從習近平主政開始,先於2015年4月從浙江省副省長一職,調任當時新成立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隨後2016年10月轉任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很快在2017年5月真除市委書記,於「十九屆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二十屆一中全會」再當選為政治局常委,分管黨建、組織、文宣、意識形態等方面工作,晉升速度相當罕見,也可證明習對其的高度信任。
2023年3月,蔡奇接替丁薛祥「中央辦公廳」主任,為大陸「改革開放」以來,首位政治局常委兼任;同年5月,蔡奇出席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與李強、「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共同擔任副主席。是以,1月時即有日媒分析稱,去年7月底河北洪患一度危急雄安新區,對照李強束手無策,蔡奇卻憑藉曾在國安委及地方的任職經歷,決意在涿州附近河流斷堤洩洪,雖水淹涿州致災,然成功保住雄安;事後習近平視察災後復原,也只有蔡奇隨行,自此蔡奇與李強間權力地位出現扭轉,甚至可能已超越李強。
不過,或許蔡奇增加「網信委」此一中共視為與政權「生死攸關」的職務,確實足見「寵命優渥」,權力地位更為提升,但迄目前並無跡象顯示李強地位不穩,一者國務院總理責任吃重、動見觀瞻,若習對李強有疑慮,恐怕早已出手;二者蔡奇已68歲,李強則為64歲,儘管習已多次打破官員「七上八下」的年齡限制,然李蔡角色原就不同,習的作法應是讓兩人相互競爭維持權力平衡,各司其職並相互協調。況且,在習未來釋出「退位」訊號前,中共黨內權鬥應不至明目張膽浮上檯面。
蔡奇在2011年任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時,曾公布已開通個人微博,至2014年轉赴中央關閉帳號時,「粉絲」已破千萬,是當時中共使用微博級別最高的官員之一,顯示其對大陸網路生態有一定認識。惟從蔡奇不計一切手段,強硬貫徹習近平指令,如清理「低端人口」、整改安全隱患等作法可知,「網信委」在其領導下,恐在制訂網信發展戰略與增強安保能力間,將更加嚴厲各項管控作為,成為中共維穩的「一把手」。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共黨內仍未見完整的「接班梯隊」,乃至於習近平的「儲君」,或許這是習操作親信效忠的籌碼,但綜觀專制政權根基動搖的原因,權力轉移交替永遠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其內部權力變化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