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 林賢參)
中共在與菲律賓在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主權爭議問題上,採取以海軍艦艇威逼的「非戰爭軍事行動」(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MOOTW),以及海警局船艦發射強力水砲或碰撞對手的「灰色地帶衝突」(Grey Zone Conflicts)模式,阻止菲律賓對刻意擱淺於仁愛礁的登陸艦「馬德雷山」(LT 57 Sierra Madre)號駐防官兵進行補給任務,成為中共企圖以實力片面變更亞太區域現狀的最佳註腳。
有鑑於中共在南海的攻擊性舉動,美國總統拜登於4月12日,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白宮舉行首度的美日菲三國峰會,並且自22日起在靠近菲律賓巴拉望島(Palawan)和巴丹群島(Batanes)周邊舉行為期三週的年度例行聯合軍事演習「肩並肩」(Balikatan),動員超過1萬6,000名兵力參與,其規模為歷年之最,澳洲與法國亦各自派遣一艘巡防艦參與。在此之前,美菲兩國陸軍、空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已經分別實施「堅盾」(Salaknib)、「雷霆對抗」(Cope Thunder)、「馬雷克斯24」(MAREX 24)聯合軍演,為「肩並肩」年度演訓熱身。其中,可搭載「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和「標準六型」(SM-6)飛彈的美國陸軍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泰風武器系統」(Typhon Weapons System),首度出現在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某座島嶼,參與「堅盾」聯合軍演。由於該系統具備中程攻擊能力,一旦部署在呂宋島,將具有封鎖包括巴士海峽在內的呂宋海峽、以及對南海與大陸東南沿岸目標進行攻擊的能力。
2002年11月召開的中共第16屆黨大會,江澤民在交棒給胡錦濤的政治報告內,首度將「海洋開發」列為國家發展目標,並且由溫家寶領軍的國務院於翌年5月公布《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揭櫫建設「海洋強國」的海權發展戰略目標,強調海軍是海洋發展的保障力量,而海洋發展則是支援海軍增強戰力的資源。在習近平執政後,提出三位一體的「強國夢」、「強軍夢」、「中國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兩項則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最終目標在於發展成為能夠在全球規模與美國較量的海權強國。
中共國安智庫學者張文木撰文指出,實現對臺灣與南沙島嶼的主權,「關係到能否實現中國大陸海權的關鍵步驟」,因為臺灣「既是中國大陸進入太平洋的前沿基地,也是中國大陸東部地區經濟黃金地帶的前鋒拱衛;南沙群島則是中國在馬六甲海峽通行自由權利的最前沿的基地」。換言之,「拿下臺灣、控制南海」,即成為中共能否突破第一島鏈圍堵的「任督二脈」,也是發展成為海權強國的關鍵。此等中共海權發展戰略目標,與美國企圖持續掌握亞太區域安全主導權的目標相衝突,成為今日美「中」對立或戰略競爭的核心。
為因應中共挑戰,美國積極在第一島鏈建構南北雙錨的多邊同盟體制,亦即,由美國、日本、韓國三組雙邊軍事同盟所構成的「北錨」(North Anchor),以及同樣是三組雙邊軍事同盟的美日兩國再加上澳洲的「南錨」(South Anchor),作為確保美國在亞太區域安全主導權的戰略依託,臺灣則位於南北錨的中間位置,這也是拜登接連四次親口說出,一旦中共入侵臺灣,將派美軍協防臺灣的關鍵因素。
拜登執政後,積極敦促日韓兩國改善關係,歷經去年4月高規格接待韓國總統尹錫悅訪問白宮、發布強化美韓同盟合作的「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以及八月在美國總統度假山莊大衛營召開歷史性的美日韓三國峰會,並且發布「大衛營原則」(Camp David Principles)、「大衛營精神」(Spirit of Camp David)、以及三方「協商承諾」(Commitment to Consult)等三份文件,表明為建構定期且適時地聯絡機制,每年召開一次領袖、外交、國防、以及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三方會談,緊密化三方合作實現「自由開放印渡太平洋」的戰略夥伴關係。
繼美日韓「北錨」機制建構完成後,拜登於4月10日在白宮高規格接待日相岸田來訪後,於翌日召開歷史性的美日菲三國峰會,作為美日澳「南錨」的補強措施。在峰會召開前夕,美日澳菲四方國防部長於6日發表共同聲明,表明四方將於翌日在南海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EEZ)內實施「海上協同活動」之海空軍聯合演訓,讓「南錨」機制取得在南海的主場優勢。事實上,菲律賓於去年12月初,首次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美日澳三方在東京舉行島嶼防衛之聯合指揮演訓。其次,美菲兩國於去年10月間在呂宋島東南海域實施聯合軍演時,日本、澳洲、英國、加拿大也派海軍艦艇參演。此外,日本與韓國亦於去年11月,派兵參與美菲兩國海軍陸戰隊主導、在巴丹群島與巴拉旺島舉行的「海上戰士合作」(KAMANDAG)例行年度軍演。
日本為確保亞太區域穩定、特別是南海交通線安全,並且基於牽制中共在東海的獨斷專橫,積極配合美國阻止中共以實力片面變更南海現狀的嘗試,透過此次美日菲峰會承諾將與美國共同協助菲律賓國防現代化的優先事項,以「嚇阻」中共在南海對菲律賓的霸凌行動。日本曾於2020年8月出售菲律賓空軍總價110億日圓的4座警戒管制雷達,並且依據於去年4月5日頒布「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強化援助(Official Security Assistance, OSA)實施方針」,無償提供菲律賓總價6億日圓的沿岸監視雷達系統,以協助菲律賓海軍提升「海洋領域監測」(Maritime Domain Awareness, MDA)能力。於去年11月3日,在馬尼拉舉行的日菲峰會,岸田與小馬可仕達成雙方部隊相互入境的「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RAA)交涉之共識,有助於將來日本強化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感。今後,美日兩國將持續協助菲律賓建構與強化自身的海上執法與海軍力量,菲律賓海岸巡防隊編制預定在今年底增加到3萬4,000人,是七年前的四倍,執法艦艇與人員訓練,將由美日提供協助;海軍方面,美日菲三國海軍也在南海實施共同演訓、特別是反潛作戰,美軍也持續派遣艦艇在南海實施自由航行活動,以展現決心與軍事存在感。
由於中共挾其持續增強的軍事力量,片面變更亞太區域現狀的意圖明顯且大膽,美日同盟為確保在亞太區域安全的主導權,積極連橫感受到中共威脅的相關國家,建構起雙邊與多邊連結成的多層次防衛合作機制。中共智庫南海研究院在美日菲峰會後發表文章指控,「美日援菲,實實在在擾亂了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日菲三方合作將推動亞太地區北約化發展。亞太版「小北約」能否成形,尚存在太多不確定因素,惟可以確定的是,中共企圖片面變更亞太區域現狀的威脅,正是推動「小北約」逐漸成形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