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鄒文豐)
6月28日中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和平共處五原則」70週年紀念大會,習近平親自出席並發表《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話。
習先指出,「和平共處五原則」已成為普遍適用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中」方將依其精神內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次,習在論述「夯實相互尊重基礎」時話鋒一轉,強調各國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尊重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共同維護「不干涉別國內政」的黃金法則,共同反對將意志強加於人、搞陣營對抗和各種小圈子、強迫別國選邊站隊,指桑罵槐,用意明顯。
習最後則聚焦「全球南方」,宣布為更好支持「全球南方」合作,將設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未來5年向全球南方國家提供1千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卓越獎學金」名額、提供10萬個研修培訓名額,並啟動「全球南方青年領軍者計畫」,與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商談自由貿易安排,歡迎更多全球南方國家加入《數字經濟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框架倡議》。
「和平共處五原則」源於1953在「中」印邊境紛爭背景下,由時任中共國務院總理兼外長周恩來於會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周恩來1954年出訪印度、緬甸,再將內容要旨分別載入和兩國總理的聯合公報,成為指導「中」印、「中」緬關係的基本原則,後來續向拉美、阿拉伯地區等國家擴及,內涵定型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等五項原則,逐漸形成中共外交的綱領性政策。
揆諸習近平在講話裡,刻意將「和平共處五原則」與「70年前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風起雲湧,世界殖民體系土崩瓦解」的歷史相結合,意在凸顯北京當局長期經營的與開發中國家(中共稱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尤其是中共迄今仍將本身定位為「世界最大的開發中國家」,且稱「無論中國發展到什麼程度,將永遠是發展中國家成員」,就是將過去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經驗,轉移到處理對外關係上,期望藉由爭取廣大開發中國家支持,包括「77國集團」,以及和三大開發中國家地區建立的「中」非、「中」阿、「中」拉論壇等,在國際上建立「不稱霸」,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事實上,去年9月於古巴舉行的「77集團與中國」峰會,中共即派遣特別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希出席,致詞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發中國家力量不斷壯大,「南南合作」為維護開發中國家群體性勢頭、推動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發揮日益重要作用,「中」方將與77國集團成員一道,共築「全球南方命運共同體」,共創發展新時代。
當時雖已提及將在糧食安全、減貧、工業化、綠色與數位人工智能科技等方面,與開發中國家開展合作,並由「中」方成立「全球發展與南南合作基金」;然此次習所提增進與「全球南方」合作的具體作法,用以合理化和「全球南方」關係,並以開放利益進行拉攏的用心,可謂溢於言表。
鑑於「全球南方」所指涉的並不僅只是狹義上的地理範圍,更多的是將過去在國際政治及經濟上,不被重視的開發中國家,甚至是落後國家等涵蓋其中;在中共與俄羅斯、北韓、伊朗這些國家漸趨形成隱性地緣軸心集團,以和美歐西方陣營抗衡的全球戰略情勢背景下,北京當局一步步擴大並深化和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更運用外交統戰策略,形塑全球南方是中共傳統夥伴的語境脈絡,其目的已不僅是要在聯合國此類國際多邊場域,獲取足夠的國際支持,更重要的是,中共正持續在為早已悄然進行的全球霸權競逐,營造更為有利的整體環境態勢。
當全球南方國家更進一步接受北京當局的「反霸主張」、「一中原則」、「和平倡議」,並且和以中國大陸為首的「紅色供應鏈」緊密連結在一起,「全球南方」將成為中共對抗西方的有力武器和聲援籌碼,此雖尚未成真,但未來變化勢將影響國際政局的整體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