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鄒文豐)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儘管會中對外事部分並無太多著墨,較引起外界好奇者,僅如免去前外長秦剛「中央委員」職務,但仍稱其「同志」而保有黨員身分;至於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則揭示中共未來如欲「建構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升「領導水平和長期執政能力」,勢必更要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此已能從接續「三中全會」後,旋即進行和準備開展的幾場外事活動看出端倪。
7月19日,中共外長王毅在北京會見加拿大外長趙美蘭,指出近年「中」加關係經歷困難曲折,並非「中」方樂見,也需要加方認真反思,稱「中」加不存在根本利害衝突,維護雙邊關係符合雙方根本利益,強調應相互尊重、求同存異,推動兩國關係實現改善,並表示明年是「中」加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中」方「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為包括加拿大在內的世界各國帶來新發展機遇,冀雙方發揮經貿合作重要引擎作用,探討開展各領域對話。顯示北京當局謀求藉訴諸共同利益,化解之前因「華為事件」,以及加國在印太、人權議題立場,與中共之間產生的扞格齟齬,試圖於西方世界再下一枚楔子。
同日,南韓外交部證實,第10次「中」韓外交部門高級別戰略對話預於7月24日在首爾舉行,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金烘均及中共副外長馬朝旭將與會,雙方規劃就雙邊關係、朝鮮半島問題、國際地區形勢等議題交換意見,既反映北京當局有意延續5月「中」日韓峰會,南韓總統尹錫悅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營造的友好氛圍,淡化前期雙方間的外交摩擦,同時也透露中共對維持朝鮮半島乃至於東北亞局勢穩定存有期待,暗示北韓勿因與俄關係有所提升,而在「朝核問題」上輕舉妄動,不顧中共態度。
7月20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親往越南駐陸大使館,弔唁日前病逝的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事實上,北京當局在獲悉阮總書記逝世的第一時間,即已發布唁電,這些舉動旨在刻意凸顯越南於中共外交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中共中央的唁電除強調阮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中」越「同志加兄弟」的傳統友誼,是中國共產黨的親密同志,也指出「中」方始終視越南為周邊外交優先方向,期與越方不斷鞏固政治互信,加強團結合作。
這是因為不久前,越南向聯合國提交「南海大陸棚劃界案」,引起中共抗議其主張涵蓋南沙群島部分區域,侵犯「中」方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稱將堅決反對並提出嚴正交涉;北京不願在此時機點上擴大與越矛盾,而希望透過「悼念外交」,留下和越共政權繼任者的斡旋空間。
亦為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將於本週在寮國永珍舉行的東協外長系列會議期間,與王毅進行場邊會晤,指出「中」美持續在分歧領域溝通非常重要,藉此才能瞭解彼此立場,並預將討論南海、臺海及產能過剩問題。鑑於美國總統大選進入白熱化階段,拜登政府為彰顯對「中」強硬立場,恐提高遏制性策略強度,北京自忖與美關係依然面臨嚴峻挑戰,保持與美頻繁對話自有其戰略意義。
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大會籌備委員會會議,7月22至8月2日在日內瓦召開,中共代表團率先於會前提出「關於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議」正式文件,並呼籲各核武國共同簽署,以防止軍備競賽並降低戰略風險。中共目的不僅在於凸出本身追求國際和平形象,從道義上約束核武大國冒險舉動,更期望能由此緩和俄烏戰爭引起的核恫嚇張力、反制美軍欲增強核戰能力部署,以從中獲益。
綜上所見,儘管「三中全會」重點在擴大對內改革布局,導引未來大陸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然亦隱含對此後一段時間的中共外交策略做出指導,也就是需要照看「三中全會」制定的大局意識,盡可能維持外在環境穩定,無論是在雙邊關係或國際政治謀略上,不過,倘若遭遇難以磋商解決的矛盾,北京當局是否將以更強烈手段應對,值得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