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專任副教授 盧政鋒)
2024年11月5日美國將舉行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破例6月底提早登場,卻也讓拜登(Joe Biden)總統尋求連任出現最大障礙,而難以跨越。拜登雖稱做足準備,臨場表現卻困窘、口誤頻繁,主流媒體、黨內要角都認為不能不正視其健康因素對領導政務的衝擊,拜登面臨排山倒海要求其退選的聲浪與壓力。各國與盟邦也見證、更深刻體認到,須有應對川普(Donald J. Trump)重返白宮的準備。
7月初,川普在賓州舉行的造勢大會以毫釐之差驚險躲過槍擊,受上天疼惜、庇佑加持、以英雄之姿重返選戰,入主白宮聲勢更為壯大,48%賓州選民願意支持川普,拜登原在維吉尼亞州領先10%優勢,但槍擊案後有45%選民表達將支持川普。在各界預期難以挽回選情頹勢壓力下,首次電視辯論23天後、距離大選僅剩107天拜登透過社交媒體宣布退出競選,並呼籲民主黨團結、支持其親選的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入主白宮。然而,賀錦麗的民調向來落後拜登,接棒參選能否贏得選民支持難度極大。拜登退選後,共和黨加大抨擊拜登自證為跛腳總統,認為拜登最後任期,美國面臨極大的挑戰與風險。美國政治兩極化、對立化發展甚為嚴重。
川普在2020年連任失利後即矢言奪回白宮寶座、儘管本人與眾多幕僚親信官司纏身,卻一路展現頑強意志,多家主要媒體的民調顯示,川普民意支持度早已經超越拜登總統,而川普對拜登領導力與政策路線的批評砲火猛烈,直指拜登是史上最糟糕的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其競選團隊擬定的選戰目標是,不僅贏得總統寶座,更要以橫掃的態勢重返執政。7月中,共和黨全國黨代表會登場,川普正式獲得提名、並宣布副總統搭當為年紀38歲、窮困出身、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並高舉讓美國再偉大競選主軸、大旗,期望這一運動、路線更加鞏固、獲得傳承,團結與壯大共和黨。共和黨大會通過的黨綱共有66頁,川普明顯希望這一黨綱反映他的政策看法、立場,並且親自參與部分的文字擬定,但是在敏感議題上刻意採用模糊語意、甚至不加以列入。黨代表大會期間,川普向選民證明其從政10年以來,更具成熟的歷練、更堪榮膺大任。
川普第一任期強力無差別對盟邦提高關稅、施壓開放市場、要求負擔更大的防衛支出與責任、走回共和黨傳統較為偏重的單邊主義外交途徑,上任後即退出巴黎氣候協議、跨太平洋夥伴協議,讓美國盟邦吃足苦頭。回顧川普主政白宮,可以發現2018年美國進行期中大選前,對中國大陸(以下簡稱大陸)的政策已逐漸明確走向「戰略競爭」,美國國務院首次發表的印太戰略報告並將臺灣新南向政策納入。川普政府將大陸視為戰略對手,展開對大陸的貿易、科技戰,制裁中興公司、華為公司、提出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對在南海涉及人工島礁建設的大陸公司頒布制裁,也對解放軍向俄羅斯採購武器的高層將領進行銀行戶頭凍結,當無法制止北京實施《港版國安法》川普政府也對大陸相關涉港人士,如林鄭月娥、駱惠寧、張曉明等人凍結資產制裁,大陸駐休士頓領館被控是竊取科技及非法蒐集情報的中心、要求關閉,美「中」關係盪到難以攀升的谷底。2020年川普執政最後一年,美國國會有高達200個以上法案涉及大陸,比前一屆國會多出約2倍,美國民眾不喜歡大陸的比例也來到73%,美國朝野對大陸強硬的態度相當清晰,繼任的拜登政府在大陸政策幾乎延續川普政府的強硬立場,甚至更為加碼、擴大打擊範圍。
川普政府時期也要求大陸在美官煤、記者也必須登錄為外國代理人、關閉孔子學院、指控大陸駐休士頓總領館為科技竊取據點、川普最初以武漢病毒歸咎新冠肺炎源起,並由大陸向全球蔓延,2020年隨著全球以及全美疫情更加難以控制,川普連任選情陷入困局,川普政府內閣部長多人逐漸將中共與大陸人民區隔,他們要大陸人民起來改變(change)「中國共產黨」,2020年8月以來數位內閣部長不再以國家主席稱習近平,改稱總書記。2020年5月,白宮更向國會提出「對中國戰略競爭途徑」報告,這一報告拜登政府也有更新版本。川普第一任期不僅要全球供應、生產鏈與大陸脫鉤,川普團隊認為,美國若無法改變大陸,大陸將改變全世界。同時,川普也曾讚美及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配合不對華為輸出晶片、4年內放行臺灣150億美元軍售,比歐巴馬政府8年任期出售給臺灣140億美元還多。近期,川普再次對臺灣搶走美國晶片產業、要臺灣支付保護費,臺灣應持續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而實際上臺灣在蔡英文政府以來也在國防自主與兵役年限、軍事改革上獲得美方大力支持與肯定。
若川普再度入主白宮,美「中」戰略競爭的發展格局仍將延續,畢竟習近平已展開其第三任期,黨政軍大權更為集中,而川普早已認定習為皇帝,甚至調侃美國應該也修改憲法,跟中共一樣取消總統任期。未來,美國新政府在抗「中」、反共的立場倘若示弱,重返更美好的美國或是美國再偉大都可能淪為只是選舉口號。大陸疫情解封以來,儘管經濟持續下行,大陸在科技、經濟、政治、軍事、外交、國際既有自由秩序、法治等面向持續挑戰美國,將是決定北京與華府戰略互動重要指標之一。
2021年拜登上任首日,共軍戰機、轟炸機與艦艇公開針對在巴士海峽、南海航行的美國「羅斯福號」航母進行飛彈攻擊模擬演習,未來華府新政府成立,北京若再次測試華府防衛臺海與區域穩定、和平決心、底線,川普在與大陸的戰略競爭可能走出拜登政府的管控戰略競爭、建立護欄,而是真的走向贏得戰略勝利的方向前進。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月,川普政府甫一卸任,北京認為因在對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大陸主權,有28人須負主要責任,因而「中」方對川普政府閣員實施制裁,當中公開的名單有川普政府數位重要閣員:國務卿龐佩奧(Mike Pompao)、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國務院主管東亞事務助卿史達偉(David R. Stilwell)、國安副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衛生部長阿扎爾(Alex M. Azar)、國務院副助卿克拉奇(Keith J. Krach)、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Kelly Craft)、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川普顧問班農(Steven Bannon)等人,另有未曝光的人士在名單之中。然而,這些人有數位仍可能重返川普新政府擔任決策高層,北京未來如何應對考驗決策智慧,也涉及華府、北京、臺北的互動發展,畢竟這些公開的名單當中,有數人卸任後訪問過臺北,也展現對臺灣民主與安全高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