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系副教授 游智偉)
習近平先後在5月出訪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其後於7月初訪哈薩克及塔吉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24次元首理事會。此係因俄羅斯-北韓關係的改善使中共面臨更多國際壓力,故習近平出訪的目的疑為減緩俄朝關係改善帶來的壓力、強化交往歐洲與中亞國家,以分別減緩俄朝關係改善導致的國際壓力及鞏固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在中亞增加的影響力。
2023年7月以來,不斷有消息傳出北韓可能參加「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三方甚至可能建立沒有同盟之名的同盟關係。今年6月,普丁訪問北韓之際,雙方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規定任一締約方受到侵略時需相互提供援助,金正恩並宣布雙方已建立同盟關係,導致北京承受更多的國際壓力與壓縮其在「中」俄朝三邊關係的轉圜空間。
北韓近期提供給予俄羅斯的軍事援助及貿易除減緩後者壓力外,同時也導致「中」俄關係再度翻轉,特別是「中」俄對「上海合作組織」的影響力、以及要求北京在俄烏戰爭更進一步表態。在「上海合作組織」的議題中,原訂於2024年舉行的「中國-中亞」第6度外長會未按時舉行,這是2020年以來的第一次,此可能反應著在獲得北韓援助後,俄羅斯重新梳理其與中亞5國的關係,相應降低了中共的影響力。其次,中共外交部對烏克蘭戰爭的表態也更傾向俄羅斯,指責歐美國家不斷地「遞刀拱火」,中共外交部2023年的新聞記者會在涉及烏克蘭戰爭的提問中,共25度指責歐美國家「拱火」,但在2024年7月15日以前,已22度指責歐美國家「拱火」。
習近平於2024年5月訪問歐洲,此行重點應為法國與匈牙利。習近平訪問歐洲的行程恰好在俄國總統普丁訪問歐洲的前一週,暗示習近平嘗試藉由先行訪問歐洲以降低歐洲國家對中共的質疑。從習近平在法國的表態來看,中共很可能是希望避免歐洲國家持續認為「中」俄朝三方將建立有實無名的同盟關係,因而透過外事活動的行程安排,先訪問歐洲再接待普丁來訪,並有限度地降低俄羅斯與北韓關係的持續升溫。另一方面,習近平訪問匈牙利的行程更具有戰略意義,透過提升雙邊關係以減緩「歐盟」與歐洲國家對中共的不滿,並希望匈牙利成為另一個「試驗國」,也就是與中共保持良好關係、甚至服膺中共的政策目標的國家,能在經濟上取得更多的成長與商業利益,最終並希望匈牙利可在「歐盟」內部為中共「代言」。
習近平於7月訪問哈薩克及塔吉克的行程則更多的是針對「上海合作組織」及俄羅斯。習近平前次訪問塔吉克已是疫情前的2019年、前次訪問哈薩克則是2022年。而根據習近平與地主國討論的議題,不難看出中共希望藉提升經濟合作,以鞏固雙邊關係及提升中共對中亞5國的影響力。例如中共此次也與塔吉克商討公路的興建與延展,以降低中共與塔吉克往來運輸的成本及俄羅斯對塔吉克的影響力。而在與哈薩克的關係中,中共更提出哈薩克期待的新興產業合作,特別是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跨境電商等,這也有助於哈薩克的經濟轉型與發展。
綜言之,2024年的國際局勢仍有不少變數,特別是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與烏克蘭戰爭的走向。美國總統大選仍在膠著,故今年以來中共對美政策相對低調而順從。其次,烏克蘭戰爭的走向仍未完全明朗,雙方在戰場上仍互有輸贏,而北韓據信將派遣部隊參與烏克蘭戰爭,雖不太可能影響戰場勝負,但卻將加重中共的負擔及顧慮。
在前述變數下,大致可推斷年內中共外交政策的布局應為戮力經營中東國家、鞏固發展中國家、戰略上忽視美國、戰術上重視歐美國家。最晚從習近平第二任期開始,中共外交政策的主軸便為降低美國主導國際社會的能力,在此目標下,弱化美元作為當代國際秩序基石便有其必要,故著力經營中東國家,提升渠等降低以美元結算油氣貿易的傾向便相當合理。其次,北京將持續拉攏發展中國家以在個別國際組織的大會會場取得優勢地位,並在更多政府間國際組織培養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代理人以取得主管職務。再者,鑑於美國總統大選仍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故北京短期內將忽視美國、不激烈地回應美國的東亞政策、但持續既有的政策對話及合作,以等待11月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最後,則是盡可能嘗試爭取歐洲國家改變心意,因而北京將更重視對歐洲國家的細膩交往與政策的細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