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李沃牆)
美國害怕中國大陸(下稱大陸)崛起,憂其百年霸權地位不保,然勢隨時轉,過去幾乎每個領域都遙遙領先全球的美國,目前已有許多領域被大陸超越。大陸強勢崛起讓老美飽受威脅,因此,硬是要把大陸打下來。當然,大陸已非吳下阿蒙,必要時也採取反制,「中」美於是陷入美國政治學者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Tillett Allison)所稱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說來好笑,原主張自由貿易、全球化的美國為何又走向保護主義、反全球化的路線?原因還是美國一向「利益至上」,長期以來的自由貿易讓美國許多製造業出走,甚或工廠倒閉;他們認為工作被搶走了,這樣的自由貿易對美國而言就是不公平貿易(unfair trade)了。再者,美國為改善貿易赤字,除了要求貿易夥伴匯率升值,也會進行貿易障礙調查,每年4月底依調查結果公布特別301名單。而且,這樣的美國利益至上思維,民主及共和兩黨頗為一致,其最大的打擊目標,就是大陸。
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初登場,抗「中」政策成為焦點議題之一。隨著美國國內抗「中」意識升溫,兩黨相繼表態重拳出擊。不僅選戰緊鑼密鼓,美國國會同樣熱鬧,抗「中」聲浪不斷,眾議院近期就通過超過25件與大陸相關的法案,包括禁用中國特定廠商的無人機、電池,限制與中國大陸特定生物科技公司往來等。川普若再度回鍋,必然會延續前一任期的強硬態度,進而變本加厲。而現任總統拜登與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亦透過最新關稅政策,尋求凝聚選民共識。如拜登政府已於 9月13日宣布大幅上調大陸輸美商品關稅,包括對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對太陽能電池徵收50%的關稅,以及對鋼鐵、鋁、電動車電池和主要礦產徵收25%的關稅,9月27日生效。對中國大陸半導體徵收50%的關稅則將於2025年開始。除此,歐盟也預定於9月25日表決向大陸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的議案,該法案將使大陸電動車面臨最高35.3%的進口關稅。
前已提及,大陸必要時會採取反制措施,如「中」美「商貿工作組」第2次副部長級會議於9月7日在天津舉行,由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與美國商務部副部長拉戈(Marisa Lago)共同主持。王受文在會議中指出,一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大陸,對美國而言是機遇,而不是威脅。「中」方重點就美對中301關稅和造船等產業301調查、泛化國家安全、制裁大陸企業等表達關切,強調釐清經貿領域的國家安全邊界有助於穩定企業合作預期,反對以「產能過剩」等為藉口實施貿易投資限制措施。另一方面,大陸商務部回應拜登的新關稅政策,「301關稅措施是典型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不僅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產業鏈與供應鏈安全穩定,也沒有解決自身的貿易逆差和產業競爭力問題,還推高了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成本最終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事實也是如此,美國打的就是七傷拳,傷敵三成,自損七成。
況且,這項對大陸的新關稅政策恐怕成效有限。據大陸官方數據顯示,去(2023)年純電動乘用車出口美國的數量僅1.24萬輛,對美出口數量和總金額的占比均不到1%。顯然美方的恫嚇意味大於實質,意在牽制大陸汽車進口以保護本國產業。另外,大陸車企也有應變之道,如「China +1 」或「China +N」,包括轉移生產基地到其他國家,或是將部份零組件產能委外生產,甚至是到當地投資設廠,落實供應鏈分散化布局。
持平而論,關稅對大陸當前疲軟的經濟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因為投資、消費、出口「三頭馬車」數據遠低於預期,多家華爾街投行在大陸公布8月經濟數據後,紛紛二度下調大陸今年GDP成長預測,不僅認為官方所設的5%目標將會落空,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等知名投行大摩預測最低甚至只有4.6%,且明年進一步降低至4.2%。筆者以為,7月的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及中央政治局會議已對當前的經濟進行研析,並提出重要的經濟方針,未來若有逐步實行,或可有效刺激經濟,最終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