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特約研究員 楊太源)
「拒止/反介入(A2/AD)」係美軍用語及主觀認知,非共軍用語。共軍則採「抗禦強敵軍事干預」,強調強敵與其盟軍,對共軍維護祖國統一重大軍事行動進行的一系列武裝干涉行動的統稱。共軍認為:「強敵進行軍事干預的戰略目的是阻止或破壞共軍維護祖國統一重大軍事行動,維持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共軍研判強敵將採取,1.聯軍作戰:以現有軍事聯盟為基礎,建立以主要盟友為核心,其餘國家給予支援協助的「臨時聯合體」,形成聯盟干預,聯軍作戰的有利態勢。2.快速反應:在危機剛發生或在共軍作戰行動初期,軍隊必須「快速反應、快速部署」,在3天至1周內使先頭部隊快速抵達危機地區。3.海空協防:戰時協防有可能逐漸轉變為實質意義上的聯合作戰,要求部隊軍事介入但力避正面大規模衝突,協防但避免主動殺傷性攻擊。4.逐步升級:由低強度向高強度干預逐步施壓,以求達到最佳干預效果,又最大限度減少自身承擔的風險。
共軍將「抗禦強敵軍事干預」區分為:「軍事威懾」、「聯合火力打擊戰役」、「聯合封鎖戰役」、「島嶼進攻戰役」等階段。
一、軍事威懾:共軍認為強敵可能動用偵察機、偵察船和偵察衛星,加強對大陸東南沿海及戰略縱深地區偵察,蒐集情報;實施警告性軍事部署,向西北太平洋基地或在大陸東南沿海當面海區集結兵力;在東南沿海方向或南海、北海方向糾集盟軍舉行軍事演習。並依據可能干預方式、方法與手段,針對強敵心理和軍事多弱點,緊密配合國家政治、外交鬥爭,機動靈活遂行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認知作戰,奪取道義和法理優勢。
二、聯合火力打擊戰役:共軍認為強敵為臺軍提供裝備,技術支援,提高臺軍作戰能力,分享情報,協助臺軍掌握戰場情況和態勢,實施信息進攻作戰,以電子干擾、壓制、欺騙和網絡攻擊破壞共軍指揮、通信和武器制導系統。實施海上防空反導作戰,降低共軍火力打擊效果。針對強敵軍事干預方式,方法與手段,着眼戰略及聯合火力打擊戰全局的需要,實施反敵情報支援、反敵信息進攻、反敵防空反導、及反敵裝備技術支援等行動,遏止強敵對共軍聯合火力打擊戰役進行擾亂、破壞和協助臺軍防禦的行動和企圖。
三、聯合封鎖戰役:共軍認為對臺實施聯合封鎖戰役時,強敵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除在政治外交上對共軍施壓及經濟上制裁外,必然進行軍事干預。為臺軍提供情報信息支援,協助臺軍掌握共軍封鎖體系和動態;實施信息進攻作戰,對共軍實施電子干擾、壓制、欺騙和網絡攻擊;實施海上防空反導作戰,降低共軍火力打擊效果,為進出臺島的艦船、飛機提供軍事護航,強行突破共軍封鎖;實施掃雷反潛作戰,協助臺軍破壞封鎖體系,開闢進出通道。
四、島嶼進攻戰役:共軍認為島嶼進攻戰役是實現統一的戰略性決戰,必將會面臨十分嚴峻的強敵軍事干預,強敵出於自身的戰略利益,可能採取以協助防禦和直接打擊的方式,逐步升級或同時展開進行軍事干預。同時可能在南海等方向採取行動對我進行戰略牽制。再者,共軍採取「防強敵空襲作戰」、「抗禦強敵航母打擊作戰」、「破壞敵海上補給線作戰」、「襲擊敵前沿基地作戰」。
依據上述四個階段,共軍「抗禦強敵軍事干預」的作戰力量,包括一定數量海軍核動力攻擊潛艦、常規動力潛艇、水面艦艇、航母戰鬥群和岸艦導彈部隊;空軍航空兵旅、空中加油機、特種作戰飛機、轟炸機和地面防空部隊;火箭軍常規導彈旅(包括東風-17、東風-21丁型、東風-26型等反艦導彈)及東風-31系列、東風-41、東風-5B等核導彈旅;陸軍集團軍所屬防空旅、遠火旅;信息支援部隊、網絡空間部隊及軍事航天部隊的網絡攻擊、信息作戰、衛星偵察。
共軍「抗禦強敵軍事干預」是針對攻臺戰役全程,明顯與美軍「拒止/反介入(A2/AD)」不同,美軍主觀認為共軍期望將外軍阻止或延遲於一定時間與距離外。事實上,共軍針對攻臺戰役,已做好最壞打算,及對抗美軍全程介入的規劃。因此,首戰決戰雖是作戰目標,惟亦做好島上長期作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