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 黃宗鼎)
中共解放軍於2024年10月14日清晨宣告實施「聯合利劍-2024B」軍演,其不僅試圖打擊臺灣政府威信,更銳意加快「臺海現狀」之質變。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北京便透過「海上統戰作為」,企圖將「臺海現狀」導引至有利於己的方向。此次「聯合利劍」演習,解放軍至少派出7艘共艦活動,惟半世紀前,1974年全年通過臺海之共艦數,亦僅6艘次而已。從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於臺灣海峽公開緝捕「匪船」、檢扣進出「匪區」外船之狀態,歷1954年後臺海成為兩岸休戰狀態下的「交戰地區」、1979年起北京試圖造就共艦通過臺灣海峽的常態,乃至於當前解放軍透過軍演不斷刻劃臺灣東部外海「第十段線」的「政治標記」,「臺海現狀」實已不斷質變,「維持臺海現狀」之任務,只有愈形艱難。
所謂「環臺軍演」,即是中共明確「質變臺海現狀」之產物。近兩年來解放軍於臺灣海峽內之活動,主要在凸穿中線、監控外軍,或對通過臺灣海峽之外軍採取相關迫近作為。而在持續凸穿臺海中線之際,解放軍亦開始加大其在臺海中線以東活動之量能與正當性,包括抵近臺灣西面鄰接區外界線,壓縮國軍在北部海域、西南海域、澎湖禁限水域及東部海域之反應空間,此間活動自然為其航空母艦通行於臺灣周邊海域提供更大的信心支撐與安全保障。
尤有甚者,是遭逢「現狀維持困境」的海域,已由臺灣海峽擴及臺灣東部、南部外海。今年兩次「聯合利劍」演習無疑深化此一態勢。
當前臺灣東部外海之「現狀維持困境」主要反映在三個面向:
首先是解放軍不斷踩踏臺灣東部外海的潛在戰區、我方軍艦潛在疏泊區,以及巡弋具ADIZ外界線性質的「十段線」,尤其是與那國島與臺灣東部外海間之第十段線、蘭嶼與菲國巴丹群島間之第九段線,以及斜切巴士海峽的第八段線。執行此類任務者,主要為東部戰區所屬之054A型飛彈護衛艦,特別是該型船艦較高之防空能力,堪為解放軍「要域佔控」的領銜者,能為編隊成員如持續火力稍嫌不足的052C型飛彈驅逐艦,以及903型油彈補給艦提供相當之護衛能力。
其次是於臺灣東部外海進行電磁作戰之準備。解放軍一面派遣「天權星」號電偵艦在臺灣東部如花蓮、烏石鼻等地之外海截收電磁頻譜參數,一面派遣船艦或借力中共海警活動,進行北斗實戰演練,進一步驗證北斗軍事應用與後勤保障體系,確保北斗系統與現役指揮系統、武器平臺的搭配。
其三是在臺灣東部外海挑釁我艦或挑戰我方在鄰接區執法界線之任務。此主要由東部戰區052D飛彈驅逐艦如「包頭」艦、「淄博」艦、「南京」艦來執行,此與該型船艦速度較快,能達32節之故有關。
解放軍在臺灣南方海域的涉我活動,主要發生在南海北端近巴士海峽及恆春外海等區域,此乃重要潛艦通道,包括056A護衛艦如「銅仁」艦、「宣城」艦經常在此執行反潛任務。
綜觀解放軍近期活動及包括兩次「聯合利劍」在內的「環臺軍演」,預料北京要取臺灣,並不一定採取直接攻臺之策略,而是可能在「有效質變臺海現狀」之要旨下,對保衛我海上反應區的海軍力量予以偷襲癱瘓,進而遂行「要域佔控」,再以「封港鎖島」裂解臺灣心防,逼迫臺灣政府走向談判桌。
料想解放軍癱瘓我海軍之手段,不外以艦載有/無人機掩護島內特工破壞我海軍要塞,進而在我主力艦離港疏泊途中予以伏擊;在大陸沿岸飛彈掩護攻擊下,採取驅護艦聯合突擊行動;以空中兵力對我偵巡艦實施超視距打擊;或對我方進行海空聯合搜攻潛行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