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外交學系教授 連弘宜)
金磚國家(BRICS)峰會係於2009年由俄羅斯召集,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共舉行第一次領導人峰會後,逐漸成為一個地緣政治集團。其原本主要目的係為突出或維護金磚國家的投資、貿易機會及利益。之後金磚國家逐步擴大成員,目前會員國有10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共、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衣索比亞)。
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2024金磚國家峰會(BRICS Summit 2024,以下簡稱「峰會」)於俄國喀山(Kazan, Казань)舉行。此次峰會由俄羅斯主持,共邀集全球20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其中包括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峰會主題為「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公正之全球發展與安全」(Strengthening Multilateralism For Just Global Development And Security),峰會聚焦於3個關鍵領域:「政治與安全」、「經濟與金融」、「文化與人道主義聯繫」。
至於俄國對金磚國家及俄「中」和俄印雙邊關係之觀點,金磚國家方面,普京於峰會發表演說時指出,金磚國家符合國際社會主要部份的期望,意即當前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證明了多極世界正在出現。金磚國家除了目前的成員國,共計有30多個國家正考慮加入,其中包括泰國、土耳其等國。俄國之具體提議主要有二:首先,建議一個金磚國家之穀物交易所,並以該所為基礎,擴及至能源、天然氣及其他商品之交易,此建議受到其他成員國的支持被列入喀山宣言之聯合公報。其次,建立一個金磚國家清算系統,用以建立存管及證券交易結算。再次,成立一個共同再保險公司。
俄「中」關係方面,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10月22日上午抵達喀山,首先與普京進行會晤,習近平表示,「中」方高度評價俄國此次身為主辦國之相關工作,金磚集團是當前全球最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之團結合作平台,身負為南方國家爭取新機遇之重任。對於俄「中」關係的發展,普京表示,為保障全球穩定,俄方應加強與「中」方之合作關係,俄「中」兩國應持續合作建立公正的世界秩序。習近平則表示,「中」俄關係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鄰大國正確相處之道」,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為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複雜,但「中」俄世代友好之深厚情誼不會改變。
俄印關係方面,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會晤時表示,俄印關係是特別優先的戰略夥伴關係,且此關係正持續積極發展。莫迪則指出,針對烏克蘭問題,印方希望烏國恢復和平,並持續關注俄烏衝突,支持以最快速方式建立和平與穩定,印方亦準備提供任何必要幫助。俄國向印度強調雙邊關係為「特別與具特權的戰略夥伴關係」(special and privileged strategic partnership),凸顯俄印關係之密切及重要性,莫迪則將此次會晤的重點置於促進俄烏和談事宜,表示將提供一切所需協助。後冷戰時期俄印關係發展密切,雙方於軍事、經貿領域密切合作,2010年建立「特別與具特權的戰略夥伴關係」,2022年俄烏衝突後,印度成為俄國原油出口之重要對象,印方將廉價原油煉製後轉輸歐美。在俄烏衝突上,印度避免嚴詞譴責俄國,以和平調停者之中立角色自居。因此,此次普京並未如同對中共般,對莫迪提出共同建立新秩序之構想,俄印間之合作較多著墨於經貿發展,政治軍事上之合作則多體現於軍售及聯合軍事演習。
2023年11月,俄印曾於孟加拉灣舉行「因陀羅」(INDRA)海上聯合軍演,此軍演自2003年開始實施,兩年舉辦一次,目的係為促進兩國海軍間之合作及互操作性。當前俄印關係的發展呈現雙方訴求不同態勢,俄烏衝突下俄方欲深化雙邊政治上之合作,然而印方僅著重於經貿合作,尤其是廉價俄國原油為印帶來之利益。
中共對金磚國家及「中」俄及「中」印雙邊關係之觀點,金磚國家方面,習近平於峰會上發表演說表示,金磚國家之擴大是發展路上之重要里程碑,亦是國際格局演變之標誌性事件,將建設:和平、創新、綠色、公正、人文之金磚。其中值得關注者為公正金磚,習近平認為,當前國際權力正值演變時期,然而全球治理仍相對落後並尚未改革,金磚國家應順應南方崛起之大勢,積極回應各國加入之意願,藉此提升開發中國家於全球治理中之發言權。此外,金磚國家應於國際金融架構發揮領導作用,將金融設施互聯互通,促進新開發銀行之發展與金融安全,推動國際金融體系反映世界經濟局勢變化。
「中」俄關係方面,俄國視中共及印度為對外關係之首要發展對象,於習普會晤提及共同建立公正世界秩序,然而習近平並未對此多做回應,僅提及兩國之深厚友誼不變。顯然「中」方不欲被西方國家及外界貼上修正主義者(revisionist)標籤,明示挑戰當前世界秩序,尤其是當前中共內部仍存在難解之經濟問題,倘若受到西方國家之經濟封鎖或孤立,將使經濟問題愈形惡化。
「中」印關係方面,10月23日,習近平與莫迪會晤,習近平表示,中共與印度同為文明古國及發展中大國,亦為南方國家重要成員,雙方皆處於國家現代化建設之關鍵時期,「中」印應正確把握歷史潮流及兩國關係發展方向,以符合兩國人民之根本利益。此外,習近平進一步指出,「中」印兩國的「發展」是雙方最大公約數,雙方應繼續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不構成威脅」、「是合作夥伴而非競爭對手」共識,堅持正確之戰略認知,共謀相鄰大國和睦相處及共同發展之光明正道。
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訪問學者艾丁塔什巴斯(Aslı Aydıntaşbaş)指出,儘管金磚國家並未改寫國際貿易規則,卻不應小看此次峰會。此次峰會亟具政治象徵,在俄國入侵烏國兩年半後,普京竟可成功舉辦一場國際峰會,這不僅代表著國際體系的分裂,亦同時彰顯了中等大國對美國所主導的世界秩序之不滿。首先於2001年提出金磚四國(BRIC)構想的高盛(Goldman Sachs)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指出,金磚國家的主要問題依舊在中共與印度之關係,「中」印關係若未獲改善,金磚國家挑戰美元的夢想便是癡人說夢。歐氏進一步指出,金磚國家基本上僅是一個象徵性之年會,讓重要新興國家齊聚一堂,共同批判美國所領導下的全球秩序問題。因此,將金磚國家視為全球經濟俱樂部的想法相當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