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越防務合作發展前景

發佈日期:2024-10-30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張競)

近年北京為破除華盛頓積極拉攏其鄰邦戰略佈局,積極改善與周邊各國互動交往關係,其中最顯著成效,顯現於北京與河內關係升溫互動增強。

此種趨勢在越共前任總書記阮富仲掌權時期已經相當明顯,當今年719日阮富仲辭世,蘇林隨即接任後,關係發展更加緊密,高層互訪對話頻繁。

但其中最重要政治信號,是新接任越南國家主席梁強早在1011日當時以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身份,率團前往北京時,獲習近平接見,並與訪問團成員進行高規格對話。

當時就有政治觀察家預測,梁強將獲得蘇林提拔,政治地位繼續向上發展,極有可能接任越南國家主席,以便補實越南政治高層四駕馬車集體領導架構;但事先透過安排梁強出訪北京,就是擺明向中國大陸先行通報,並表態輸誠。

818日至20日蘇林前往北京進行國事訪問,隨後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就在1012日至13日回訪,這段期間共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進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聯合聲明》,並簽署16項合作協議後,在13日與越南總統范明政會談後,再簽署10項合作協議,更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關係。

但是當時諸多政治觀察家指出,「中」越《關於進一步加強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進中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聯合聲明》內所強調防務合作關係,卻未見到後續具體協議,紛紛臆測進展裹足不前,是否係受到越南軍方內部阻力所致。

此種臆測很快就在10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出訪越南,受到越南政府高規則接待,並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後迅速煙消雲散。而且當初在8月中旬蘇林出訪北京時,越南國防部長潘文江亦是訪團成員,在北京期間更與中國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就防務合作進行會談,當時雙方曾強調防務安全合作是「中」越關係重要支柱,並同意加強防務安全合作,通過邊境國防友好交流、防務安全磋商等管道,加強兩軍各層級交往。

其實在李強出訪越南時,在1014日與越南總理范明政所共同簽署並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聯合聲明》,其中第六點:「雙方一致認為,防務安全合作是中越關係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意加強防務安全合作。雙方同意,進一步加強兩軍各層級交往,發揮好邊境國防友好交流、防務安全磋商、國防部熱線等渠道作用,加強兩軍在政治工作、人員培訓、國防工業、聯合國維和等領域交流合作。繼續深化邊防合作,就邊界管理保護加強協調配合。繼續開展好北部灣聯合巡邏、軍艦互訪活動,深化兩國海軍和海警合作交流機制。歡迎早日簽署兩國國防部邊防協議(修訂版)。」其實就證明雙方對於防務合作各個面向都保持透明公開,各項協議事項未來進程亦可預期發展前景。

除前述所列舉各項防務合作事項外,在北京與河內關係上,防務安全與邊境及海上爭議緊密連結,因此為掌握雙方防務合作能夠深化至何種地步,自然就必須參照雙方所簽訂《關於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議》內容要點,再參考本次張又俠出訪期間所簽訂之《關於加強防務合作的意向書》與《邊防合作協議》內容;但其大體範圍將不脫前述高層聯合聲明規範事項。

「中」越雙方在邊防與海洋權益協商時,其實是涉及多個不同主管部會與機構,並非所有事務都能透過防務協商與合作協議充份解決,各自都須透過本身官僚體系協調機制整合本身內部政策。舉例來說,在邊境地區執法問題上,雙方就曾簽署《越南國防部與中國公安部關於建立口岸地區邊防和陸地邊防管理三級執法協調機制的合作協議》;由此可見雙方對話與合作架構,其實相當複雜,亦無法完全由任何單一部會或機構統籌其事。

儘管雙方存在爭議,但中國大陸歷年來確實曾經透過援助與出售等不同模式,提供過越南不同軍備系統、裝備與儎臺。就目前看來,儘管越南確實某些軍備系統與儎臺,面臨汰舊更新壓力,但未來北京是否可能透過援助、出售或是技術合作模式,與越南加強軍備合作,到目前看來機率相對有限。但若是在此面向上有所突破,將是雙方戰略合作關係重大發展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