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再次上臺對折衝歐亞區域衝突充滿變數

發佈日期:2024-11-11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陸委會副主委 沈有忠)

美國於日前順利完成第47任的總統選舉。同時也完成了參議院,眾議院的改選。選舉結果,共和黨的川普(D. Trump)在直接選票、選舉人票雙雙過半,贏得了總統大位。共和黨也同時贏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過半席次,形成了多數一致政府,讓川普得以在相對穩定的政治條件下完全執政。

川普強勢重返白宮的選舉結果,雖然不至於太意外,但仍就可以視為一場對全球地緣政治的大地震。尤其川普具有不易預測的特性,當選之後會對於歐洲、印太、中東等地區採取那些政策作為,都令人高度關注。以歐洲以及跨太平洋的北約來說,美國的角色短期來說將直接影響俄烏戰爭的走向,長期來看也可能迫使歐盟和北約加速調整《戰略自主》的發展。由於全球緊密連動的影響,美中關係和歐中關係也都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就歐洲的地緣政治來看,首先受到衝擊的當然是烏克蘭。按照選前的表態與主張,川普有很高的機率在短時間內結束對烏克蘭軍事與經濟上的援助,即便不是完全中斷,至少也會大幅縮減。美國一旦切斷或縮減對烏克蘭的援助,對歐盟和北約來說也將形成極大壓力。這對高度仰賴外援來抵抗俄羅斯軍事侵略的烏克蘭來說,也很可能被迫走上談判桌與俄羅斯進行談判。其中一個可能的結果是,烏克蘭將喪失俄羅斯的佔領區,換取停戰。烏克蘭雖然可能在停戰後加入歐盟,但現階段仍舊難以加入北約。至於佔領區是否成為非軍事化的緩衝區,或是其他形式的處置,川普的態度也將成為關鍵。

其次,川普在選舉期間多次表態要求北約和歐洲國家提高國防預算和軍費支出。在川普第一個總統的任期期間(2016-2020),歐洲國家就已經認真思考戰略自主的議題,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如今川普再次重掌政權,一般認為歐洲國家往戰略自主的方向調整,勢必加速,程度也可能加深。如何打造一個沒有美國(或至少不是由美國領導)的北約,是歐洲國家未來四年努力的方向。然而,歐盟所有的成員國,各自的國家利益都不一樣,這也增加歐盟建立共識朝向戰略自主的難度。

歐盟的戰略自主,除了強化軍事安全的自主性之外,也可能涉及對中政策的微調。無論美中的經貿與科技衝突是否加劇,歐盟都可能強化與中國的溝通以進行風險控管,以免被迫捲入美中經貿與科技全面衝突的漩渦。換言之,在安全議題以及對中關係上,提高自主性、降低美國因素,都將是歐盟重要的課題。

對中國來說,川普的當選,雖然又可能再次升高雙方的貿易衝突,但另一方面來說,北京也很可能利用川普再次執政來分化美歐關係,換取較為有利的國際條件。在印太地區,拜登過去四年打造的諸多小多邊架構,例如美日韓、AUKUS QUAD等,川普是否會延續這些小多邊框架也充滿變數。換言之,美中關係儘管不一定能在川普執政下改善,但北京至少能藉由分化美歐、弱化印太的多邊框架來降低外交壓力,這也會是中國一個重大的戰略目標。

此間,NATO另一個在歐陸的大國--德國,其聯合內閣在美國大選後也宣告垮台,預計明年三月提前選舉。在大西洋兩端的美國和德國,都即將在2025年迎來新政府。北約的下一步,俄烏戰爭的下一步,美中關係與歐中關係的下一步,都充滿了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