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 劉孟俊)
隨著2024年步入尾聲,中國面臨著實現全年GDP成長5%的重要目標。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於11月4至8日在北京舉行,審議一系列針對金融和財政工作的報告,並提出新一輪的經濟刺激計畫,尤其是在地方政府債務處理上的重大舉措。
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上最引人注目的決議之一,是通過《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決定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達6兆元(人民幣,下同),並允許在未來5年內每年新增8千億元地方專項債券,累計可替換隱性債務4兆元。此政策代表中共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一次重大策略調整,總額達到10兆元,堪稱近年規模最大的化債計畫。
中共財政部表示,透過這次的化債舉措,預計到2028年,地方政府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將由14.3兆元下降至2.3兆元,不僅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也為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騰出更多的資源。
地方隱性債務的主因包括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主要依賴於稅收和轉移支付,而在經濟走低或稅收減少下,地方政府可能通過其他方式舉債來彌補財政缺口;地方政府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大量投資項目導致債務的增加。當資金需求超過財政收入能力時,地方政府可能尋求隱性融資;一些地方政府通過設立融資平台公司,以便於貸款和發債,這些融資平台存在隱性債務,但在統計上不易被直接列入政府債務統計;過去的「土地財政」模式使得地方政府依賴土地出讓收入來增加財政收入,當土地市場波動時,地方政府可能會轉向隱性融資方式來維持其財務狀況;在過去的監管制度下,一些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缺乏透明度,導致債務的隱性成長;地方政府為達到短期經濟成長目標,往往忽視長期債務管理,盲目借貸,形成隱性債務。
除地方債務置換計畫之外,本次「人大」會議還針對達成全年GDP成長5%的目標提出多項財政刺激措施。中共計畫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重點領域的投資。同時,為促進內需,還計畫加強對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特別是支持房地產市場,以提振消費者信心。
未來的財政政策將在5個方面加強支持力度,包括積極利用赤字空間、擴大專案債券的投向、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加強設備更新,以及擴大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值得注意的是,財政刺激措施並非僅限於短期救急,亦有長期結構性的經濟推動策略。例如,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關係到當前的經濟穩定,為發展提供保障。此外,支持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也協助財政困難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從而達到區域間的平衡發展。
近年來,由於樓市萎靡不振,地方政府賣地收入大幅下降,導致地方財政吃緊。而隨著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速度緩慢,投資和消費的動力也不足,這些都使得中國大陸經濟面臨嚴峻的考驗。本次「人大」常委會會議召開之際,正值美國大選結果的公布,加深市場對美「中」經貿關係的憂慮。由於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預期美「中」關係在短期內不會有所緩和。川普曾表態要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可能進一步打擊中國大陸出口,當前中共擴大財政政策提升經濟的穩定性尤為關鍵。
本次「人大」常委會所通過的政策看似全面而有力,然執行效果取決於地方的合作與各項措施的落實速度,達成全年5%的GDP成長目標,有賴第四季季成長率要達到5.3%挑戰頗高。從市場反應來看,10兆化債計畫通過無疑提振投資者信心,對經濟前景持一定程度的樂觀。然而,持續的債務壓力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仍可能使得政策效果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