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助理教授 胡逢瑛)
俄羅斯防長別洛烏索夫於2024年11月29日突然造訪平壤,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和國防部長努光鐵會晤。此行是在南韓參與美國提供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給烏克蘭攻擊俄羅斯本土,並且遭致俄以榛果樹中程導彈反擊的情況之下發生,故俄防長此行具有推動東北亞地緣戰略上的新權力平衡之意涵。
就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年1月20日重返白宮之前,他任命曾是他白宮幕僚長的退役陸軍中將凱洛格擔任俄烏特使,負責處理川普選舉期間揚言要促使俄烏上談判桌解決衝突的問題。但依據川普的交易思維和美國優先政策,川普最有可能是先迫使「北約」成員國自行增加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而美國需要抽身回到印太戰略上的軍事部署。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預期美俄開啟談判接觸,先就美俄削減戰略武器的傳統核武大國關鍵議題恢復談判,但並不能針對俄烏戰爭達到停戰的協議。因為烏克蘭的目標是加入「北約」或是恢復核武,而俄羅斯兩者都不能答應。
因此,俄羅斯加快對烏克蘭全境的攻勢,並不是要求得和談的優勢條件,而是要因應「北約」升高對烏克蘭的武裝支持,趁機瓜分烏克蘭中西部的領土。因為「北約」的目的是要和俄羅斯爭奪搶占第聶伯河的軍事戰略要地,取得核對峙的戰略新平衡,俄羅斯不允許「北約」將中短程武器部署到第聶伯河沿岸!與此同時,如果俄烏持續升級戰事,不排除敖德薩、尼古拉耶夫以及基輔以東將會成為俄占領區域。
普丁6月訪朝時與金正恩簽署了《俄朝戰略夥伴關係條約》,11月雙方正式完成批准生效。因此,北韓的部隊和火砲可以根據彼此領導人的磋商進入俄前線地帶。因為美國同意讓烏克蘭使用遠程飛彈攻擊俄羅斯本土,已被俄羅斯視為「北約」與俄羅斯的正式衝突,具有全球衝突性質。因此,俄羅斯與北韓的軍事合作,包括在北韓部署中短程導彈系統的可能性升高,這將改變東北亞的權力平衡狀態。換言之,日本希望就未來簽署《日俄和平條約》展開接觸磋商,這不是偶然。
川普上任之後,預期將落實他的「透過力量實現和平」的美國第一政策。「北約」要排除對俄的綏靖政策,保持對俄羅斯強硬政策,必須為自己定義的不能鼓勵侵略者的認知作戰,承擔國防預算的責任。川普要回到印太地區,持續接觸金正恩和普丁做談判準備。烏克蘭作為歐洲抵擋俄羅斯的橋頭堡角色不會改變,只是俄羅斯會持續往烏克蘭西部推進戰事。
至於中共是否擔憂俄羅斯利用北韓牽制自己?這個問題是「中」俄之間戰略互信的問題,需透過彼此領導人之間的戰略目標與合作來回答。由於美國歐亞安全體系大戰略:始終是阻止俄羅斯和德國成為歐洲霸主;另一方面,在亞洲則是阻止中共和日本成為亞洲的霸主。美國採取「雙重嚇阻」政策因應它的美「中」俄三角大戰略目標。因此,中共作為全球唯一具備系統性挑戰美國全球霸主地位的共識在西方已經成形。因此,俄羅斯要在東北亞建立俄「中」朝三角戰略關係,作為其大歐亞戰略夥伴關係的體系支柱之一,以因應美日韓同盟,取代俄羅斯原來的六方會談政策。這可以從俄羅斯撤銷聯合國監管北韓經濟制裁委員會看出,俄羅斯的「轉向東方」政策需要和平的東北亞,削弱南韓採取支持烏克蘭的激進政策,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支持平壤的軍事發展作為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