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24年珠海航展公布新式無人水面艦之軍事意涵

發佈日期:2024-12-04

(國防大學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陳育正)

中國船舶集團202411月在舉行「珠海航展」期間對外公開展示一艘名為「虎鯨號」(JARI-USV-A)大型無人水面艦(unmanned surface vessel, USV),這艘無人艦的重量約500噸,長度達到58公尺,在性能方面則具備高機動性和多功能性,採用柴電雙模式推進系統,最高航速超過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里。根據中共國防部1111日的聲明,「虎鯨號」外觀以三體船設計,目的是降低雷達橫截面,以提高匿蹤性能,「虎鯨號」還可承擔海洋戰場的環境調查、海上救生等任務。此次珠海航展上,虎鯨號的亮相成為外界關注焦點,後續在《解放軍報》等官媒也報導未來海洋戰爭的重點,並與新一代空中無人機進行協同作戰。

「虎鯨號」無人艦反映北京當局對於未來海軍軍隊建設準備發展方向。根據現有公開資料,「虎鯨號」配備有垂直發射系統(Vertical Launch System, VLS)可執行火力打擊、防空反導、反潛作戰等任務外,還能搭載無人機和水下無人潛航器,實施跨域立體作戰。就功能性方面來看,「虎鯨號」的設計與其他無人戰艦一樣,重視隱形和多功能應用,可作為母艦來支援無人機、小型水面艇及水下潛航器,能執行多種角色。「虎鯨號」無人艦被視為與美國海軍「獨立級」濱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s, LCS)具備類似的作戰能力,但是在實際運作方面與美國並不相同。「虎鯨號」在功能上不僅是無人機平台,未來部署的區域可以更具備彈性,能安排在危險區域作業,最大限度地減少人類風險,同時在高風險環境中可以發揮長時間、適應性強的功用。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1128日記者會上,也提到這次珠海航展在海上作戰與無人化作戰平台在軍事上的特點與意義,基本反映共軍目前軍隊建設的重點方向。

中共發展無人艦艇計畫並不僅限於「虎鯨號」。根據公開資料,英國《詹氏防務週刊》(Jane‘s Defense Weekly)指出,這類設計可能源自於中國船舶集團,早在20223月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得「世界國防展」(World Defense Show, WDS)當中,中國船舶集團就首次發表一艘噸位為340噸級的無人戰鬥艇。202424日至8日舉行的「世界國防展」,中國船舶集團則是進一步展出「雷霆A2000(Thunderer A2000) 無人水面艦。該船是一艘280噸、長45公尺的中型無人水面艦,船身應用低雷達截面的三體船設計,以雙柴油引擎和「可調螺距螺旋槳」為動力裝置,至於在配備方面則有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Active Electronically Scanned Array, AESA)、垂直發射系統、可搭載48枚巡弋彈藥發射器,以及能操作垂直起降無人機的平台。中國船舶集團開發團隊就指出,「雷霆A2000」無人水面艦在平時可擔負偵察監視角色,戰時則能執行「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任務。因此,這類無人水面艦對區域海洋安全和戰略格局的影響不容忽視。

中共「虎鯨號」無人艦反映出幾個顯著的意涵:首先,其高隱蔽性與自主作戰能力將顯著增強中共在近海及遠海區域的軍事優勢。中共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1128日的記者會上強調,今年的中共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成功展示中共海軍建設的多項重點成果,包括中共海軍首次實裝參展、構建「空、海、陸」一體化的動態演示,並且以「虎鯨號」為代表的無人化人工智慧裝備,展現北京政府在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的最新技術與戰略重點。

其次,這可能進一步提升共軍的跨域聯合作戰潛力。未來,共軍將能在更廣泛的範圍進行遠距離偵察,並與不同載臺聯合提供中繼訊號,從而增強遠火打擊的精確性,勢必加劇區域內其他國家的安全壓力。此外,隨著中共在東海、臺海和南海的領土挑釁行動日益升溫,「虎鯨號」等水面無人艦可能成為北京政府在近海爭端海域中應用的重要工具。根據以往數據顯示,中共曾利用大型無人機、珠海雲無人科研母船等方式,在我國軍事演習期間接近或騷擾我國海空域,未來「虎鯨號」也可能在我國周邊海域活動,因此有必要加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