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哈停火,戰爭引信未除

發佈日期:2025-01-27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趙春山)

  加薩走廊戰火歷經15個月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Hamas)的談判代表,於本月15日達成初步的停火協議。協議將分三階段實施。在第一階段,以軍將完全撤離加薩的人口稠密區;哈瑪斯釋放33名人質;數十萬名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居民可重返加薩家園;在第二階段,哈瑪斯將釋放剩餘的倖存人質,包括以軍男性軍人還有役男,以軍則全面撤出加薩;在第三階段,哈瑪斯將歸還罹難人質的遺骸,以及加薩的重建工作、建立當地新的治理及安全架構。

  停火協議是在美國的斡旋下達成,拜登政府臨去秋波,希望在御任前提出一個各方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的方案,再把這個燙手山竽丟給他的繼任者。因此,美國政府本月20的換屆,確實對以哈交戰雙方施加了壓力,迫使他們在拖延數月後加快決策進程。川普即曾警告,除非以色列人質在他上任前獲釋,否則就要「付出慘痛代價」。

  停火協議為以哈雙方提供了喘息的空間。哈瑪斯雖擁有中東反以勢力所組「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的支持;但估計這埸戰爭己造成加薩地區46千多人喪生,其中多數是非武裝平民;有80%以上的人口流離失所,以及加蕯三分之一人口處於飢餓邊緣。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過去曾拒絕停火呼籲,聲稱停火等於向哈瑪斯投降。看來這次的接受停火是形勢所逼。哈瑪斯2023107日的突擊,曾讓以色列廣獲國際支持;但隨後以國採取的報復性空襲行動,卻又讓它成了「眾矢之的」。而戰局的急遽惡化,更使以色列面臨投資減少、勞動市埸混亂等經濟困境,其中以高科技產業受創最重。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曾警告:「加薩地帶前所未有的死亡和破壞所產生的衝擊波,有可能將整個地區推向深淵。一埸後果不堪設想的熊熊大火,迎面而來。」以哈停火協議雖為中東和平帶來一線曙光,但戰爭的引信並未消除。

  首先,哈瑪斯被美國等視為恐怖組織,它的去留成為實施停火協議和加薩地區治理的關鍵;其次,以色列政府雖批准了協議,但內部仍有反對停火的聲浪。例如,極右派的國家安全部長班吉維爾(Itamar Ben Gvir)即因此遞出辭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停火協議生效前夕,尼坦雅胡公開聲稱:「在美國支持下,我們保留必要時恢復戰爭的權利。」

美國是以色列長期以來的重要盟友,美國政府的態度,當然是決定中東和戰的關鍵因素。川普上臺後面臨的挑戰是:第一,以巴衝突己因這次美國大選而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個內部矛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16日舉行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在談及停火協議時,遭到反對以色列的數名記者叫囂,多次打斷他的發言。

第二,美國的中東政策無法忽視伊朗的角色,伊朗是哈瑪斯背後最大的靠山。拜登政府過去曾努力推動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的和解,主要就是為了孤立伊朗;但以色列的空襲加薩,強化了阿拉伯世界的反以情緒,也讓伊朗「師出有名」。

最後,巴勒斯坦人的建國問題,終究是美國中東政策必須面對的考驗。雖然川普在上一任期內,斡旋達成象徵以阿和解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但這紙外交文件顯然無助於推動巴勒斯坦的建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