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去美元化的努力與挑戰

發佈日期:2025-01-22

(臺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 陳鴻達)

當前美「中」對抗除了沸沸揚揚的科技晶片管制與懲罰性關稅外,另外跨境金融支付體系的問題,在檯面下的較勁也是刀光劍影。例如國際清算銀行(BIS)202410月宣布退出由中共主導的跨境央行數位貨幣計畫(mBridge),接著川普警告金磚國家,若發行所謂的「金磚幣」,將對成員國進口到美國的貨品課徵100%的關稅。這兩件事與中共是否能夠「去美元化」,或突破美國主導的SWIFT封鎖,關係密切。

BIS為何退出中共主導計畫:為了增進各國間跨境支付的效率,或是為中共遭SWIFT封鎖時留一個活口,中國人民銀行積極主導進行「批發型」央行數位貨幣跨境支付的試驗計畫(mBridge),成員包括香港、泰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且陸續有國家或機構參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清算銀行在20244月啟動另一Agorá專案,以作為改善跨境支付的新技術試驗案例。一般認為這是西方國家對於mBridge的態度轉變,不願再依賴由中共主導技術的跨境支付系統。

202410月底,BIS 總經理 Agustín Carstens宣布退出mBridge專案,並強調央行數位貨幣跨境支付的試驗是為了滿足各國央行的需求而設計,不是為了BRICS的需要;BIS不可能與任何受制裁國家合作,亦不會讓BIS創新的產品成為規避制裁的管道。

此外俄羅斯在20242月提議成立「金磚國家跨境支付系統「BRICS Bridge」,以作為 SWIFT的替代方案,試圖建立新支付體系以因應西方國家的金融制裁,或為去美元化,讓彼此接受本幣清算以取代美元等國際貨幣。202410月甚至有傳言指出,金磚國家將發行其共同貨幣「金磚幣」。對此川普明快表示,若有金磚幣出現,美國將對這些國家徵收100%的關稅,普丁立刻表示目前無金磚幣之規劃。

為何中共急謀另闢蹊徑?中共擔心被美國金融制裁的「心病」由來已久,應該可追朔到美國開始對伊朗與俄羅斯的制裁。2008年美國以違反核武擴散為由,禁止伊朗使用紐約清算銀行的「國際美元結算系統(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HIPS)」。後來發現伊朗繞道歐元仍能解決一大部份的結算問題,因此到了2012年美國加強制裁力道,聯合各國將四家伊朗主要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剔除, 切斷其與其他國家轉帳交易的管道下,使得伊朗在國際貿易,經濟、金融都受到很大衝擊。

在此危機感下,中共開始仿照美國的CHIPS規劃「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 CIPS)」,並從2015年開始運作。截至20251月,全球共有168家金融機構直接參與CIPS。這其中有很大比例是中共的銀行及其境外分支機構。至於另外還有1461家間接參與的金融機構,他們需要透過與SWIFT的合作與協助,才能完成跨國的轉帳交易。而這些直接與間接參與的金融機構,主要是依托在一帶一路上,約有三分之二在亞洲,三分之一在中國大陸境內。也就是說一帶一路所衍生的金融交易轉帳,就成了CIPS的基本業務。那麼中共主導的CIPS跨境支付系統,能否在中共被金融封鎖時取代SWIFT? 那效果可能也有限,因為SWIFT200多國家地區與11000銀行與法人機構參與,遠超過CIPS的一千多家。

數位人民幣能否繞過SWIFT的封鎖?不管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或是為中共被國際金融封鎖預作準備,許多人都對數位人民幣寄予厚望。從20204月開始,中共積極在各地展開數位人民幣的試點計畫,截至20234月已經完成在深圳、蘇州、北京、上海、成都等17個省(市)的26個地區,藉由發放數位人民幣紅包的方式進行試點工作,並不斷增加數位人民幣的使用場景。20243月中國人民銀行更發布了「境外來華人士數字人民幣支付指南」,鼓勵外籍人抵達中國大陸前便在當地下載數字人民幣APP,以當地手機號直接開通小額匿名的四類錢包。

惟零售型央行數位貨幣是想取代現金的支付系統,SWIFT是國際的轉帳平臺,兩者的目的功能都不同。因此中共若想透過其散布全球的觀光客或商務人士,發揮螞蟻雄兵的力量另闢蹊徑,以現金支付系統取代SWIFT作為突圍的工具,預期效果不會太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