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變局」下的中共外交:挑戰與機遇

發佈日期:2025-03-11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趙春山)              

 川普回鍋入主白宮,《紐約時報》專攔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提醒,「大家熟知的那個美國,在未來四年將不復存在。」因為,「川普不只是跳出常規思維,他根本就是毫無章法地思考,對過去激勵著美國的真理或規範毫無忠誠可言。」

 在習近平眼裡,川普的「不按牌理出牌」,勢將成為「百年變局」中的最大變數。中共總理李強在今年「兩會」所提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涉外部分若與去年相較,多加了「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我認為這段文字的「針對性」很強,弦外之音指的就是美國。

 拜登過去把「中」美關係視為「民主與專制的較量」,因此以「拉幫結派」的方式與中共進行戰略競爭,但拜登希望在競爭中設護欄,即不能讓任何競爭演變成衝突。因此,在他御任前,「中」美逐漸恢復各種戰略對話的管道。

 川普則從「權力平衡」的考量處理「中」美關係,認為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就必須避免「中國崛起」因量變而產生質變,形成「中國威脅」。如果按國際政治著名學者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推論,「中」美會因此逐漸掉進「休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中共外長王毅在本月7日舉行的中外記者會上,針對「中共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問題,發表了許多重要的談話。按照王毅的說法,中共在國際社會扮演的角色,就是要「以中國的穩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

 如果中共要成為穩定世界的力量,就必須處理好下列重大的外交問題,對中共而言,其中許多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首先是如何處理好對美關係。川普一上臺就掀起對中共新一回合的關稅戰,而王毅的回應則是:「如果一味施壓;中共必將堅決反制。」

 我認為「中」美雙方都不願戰略競爭升高為軍事衝突。習近平強調中共將以「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致力於「中」美關係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中」美之間的「圍堵和反圍堵鬥爭」,不免會造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這是雙方都難以承受的代價。

 其次,川普以「美國優先」,對盟國進行「無差別待遇」的加徵關稅,使中共能見鏠插針,獲得與美國盟友改善關係的機會。但這些國家發展與中共的關係時,都存有「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理。他們不願因追求「戰略自主」,切斷與美國長期建立的安全聯繫。

 最後,川普為結束俄烏戰爭,對俄羅斯採取了和解的政策。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反向尼克森」(Reverse-Nixon」戰略,即川普不像尼克森1970年代初期採取的「聯『中』制蘇」,而是希望分化當前「中」俄之間「友好無上限」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王毅對「中」俄關係充滿信心,表示「一個成熟、堅韌、穩定的『中』俄關係,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更不會受第三方干擾,是動盪世界中的恆量,而不是地緣博弈裡的變量。」

「中」俄今天面臨的主客觀環境與冷戰時代不同,不可能複制季辛吉當年搞的三角戰略;但不可否認的是,美俄和解會牽動地緣政治的變化。普亭不是省油的燈,在「西線無戰事」的情況下,他可能採東向戰略,與中共爭奪經營歐亞大陸的地緣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