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 鄒文豐)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丁之邀,5月7至10日赴俄國是訪問,這也是習自2013年執政12年以來,第11度到訪俄國。在莫斯科時間7日晚間抵達前,習先於「俄羅斯日報」發表「以史為鑑,共創未來」署名文章,分別論述二戰歷史、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臺灣問題」,以及「中」俄關係發展等,為此行指明欲與普丁討論的重點。
8日,習先後和普丁舉行小範圍、大範圍會談,並共同出席「關於進一步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簽署,與合作文本交換儀式。在小範圍會談時,普丁先指出,將與「中」共同「捍衛歷史真相,對抗現代形式新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顯為藉機導引中共,在無法否認的情況下,支持俄國對烏克蘭的戰爭論述。惟習隨後也表示,北京將與莫斯科並肩面對「霸權霸凌行為的逆流」;同樣是要透過這樣的場合,讓俄方無法從與美國對抗的態勢中開脫。
習普兩人探討的問題,從當前國際整體形勢開始,涵蓋進一步加強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平臺密切協作,協力團結「全球南方」國家;旨在以反對「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為號召,重塑全球治理向多極化世界前進。另外,也討論到共同開發北極航道、建設輸陸天然氣管線,以及確保雙方金融、物流管道順暢等深化全面戰略合作的議題;最重要的是,就烏克蘭情勢、美俄關係交換意見,就如何與美抗衡達成共識。
大範圍會談,則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外交部長王毅、商務部長王文濤、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等陪同出席。「中」方以正在全面推進「強國、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論述主軸,聚焦加強與俄在經貿、能源、農業、航空航天、人工智慧等領域互利合作,並期望藉由教育電影,旅遊體育等途徑,促進雙方深層次民心相通;「中」俄會後就全球戰略穩定、維護國際法權威、生物安全、投資保護、數位經濟,電影合作等領域,交換20多份雙邊合作文本。
至於聯合聲明,除闡明雙方合作範疇的部份外,明顯是為針對美國而來,包括將加強協調配合,應對美國對「中」俄採取的敵對立場和污衊作法,與實施軍事、經貿的「雙重圍堵」;並抨擊美國及其盟友企圖推進北約東進亞太,藉口軍事同盟「核共享」,強化「延伸威懾」,部署破壞戰略穩定的核武器系統和全球反彈道飛彈系統等,強調「中」俄將持續深化軍事互信與協作,擴大聯合軍演活動規模與範圍,加強雙邊及多邊架構下的交流合作。
對此,習普還特別簽署並發表「關於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稱世界上核武國家緊張關係升級,已到面臨直接軍事衝突的地步,以不指名方式譴責美國,「在其他核武國家周邊敏感地區建立或擴大軍事基地,實施威脅他國核心安全利益的敵對行為」,表示「中」俄反對為取得軍事優勢,將外太空界定為「作戰場域」的政策和活動,將贊同推行不首先在外太空部署武器的國際倡議。
綜觀習此行,最主要目的在當前仍難擺脫與美關稅、貿易戰漩渦的背景下,可確保俄國與「中」繼續站在同一陣線,並穩定獲得俄方支持。北京當局深知,即使美、俄均有意改善彼此關係,但莫斯科沒有理由破壞和北京長期建立的,具深厚地緣戰略與政經利益的緊密關係,現階段「中」俄在很大程度上仍能發揮各自稟賦、各取所需的相互合作,不僅如雙方高層會談提及的各領域,更在於共同組成維持世界秩序的新倡導者,讓世界各國,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能有美國以外的不同選擇,俄國是中共必須緊抓的重要夥伴,這樣的論述在9月普丁訪陸時,還會再見諸強調。
然而,亦不可忽視的是,「中」俄既是各取所需,其合作也就會有各自亟謀凸顯的部分,不只如俄方企圖拉「中」站在歐盟、北約的對立面,也在於北京一直想將莫斯科綁上與美對抗的戰車。雙方的關係結構其實正朝不對等的方向持續傾斜,正由於俄方對「中」依賴明顯更深,中共在將俄國視為關鍵戰略夥伴之餘,也希望俄國雖有實力抗衡西方,但同時又必須依附在北京之下,而從俄國對陸企汽車銷售課徵反傾銷稅一事可見,莫斯科不見得會讓北京予取予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中」俄關係有如同床異夢,何時會醒?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