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黃奕維)
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新加坡總理黃循財6月22日至26日展開上任以來首次訪問中國的行程,中國也成為黃循財5月就任以來,首次訪問的東協以外國家,凸顯對中國的重視。
黃循財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根據《新華社》的報導,習近平的發言可以歸納為3個重點,包括:一、中新要牢牢掌握兩國友好大方向;二、中方歡迎新方繼續深度融入中國發展;三、世界不能重拾霸權主義,不能被拖回叢林法則。而黃循財的發言重點,則可歸納為:一、新中友好源遠流長;二、新加坡歷任領導人都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新加坡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臺獨」;三、新加坡願同中方密切合作,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而在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會面時,黃循財又再次強調了新加坡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由於新加坡高度倚賴全球經濟的開放性,在川普「美國優先」且變幻莫測的貿易戰略下,黃循財選擇將中國作為東協以外首個出訪的國家,是十分合理的選擇。新加坡與中國於2023年將雙邊關係升級為「全方位高質量的前瞻性夥伴關係」,持續穩固與中國的關係,是確保新加坡經濟能夠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新加坡一方面在與美國就關稅協商談判的同時,也尋求與中國合作。可以預期,黃循財此次大讚中國發展成就後,不久的將來會在適當的場合發表較為「傾美」的言論,以符合星國一貫採取現實主義的平衡外交戰略。而中國則希望藉由黃循財此次的到訪,達到3項目的,首先,加強兩國在鞏固傳統貿易投資合作基礎之餘,拓展數位與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推動在發展中融入永續解決方案,並希望對東協發揮示範作用;其次,強調「一個中國」原則與反對「臺獨」;最後,抨擊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
此外,若從華人身分、中文與文化的觀點,觀察此次黃循財訪中,亦是十分有趣的角度。
中國對於人口組成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有著特殊的情感,中共歷代領導人都有「向新加坡學習」的談話,鄧小平在推動改革開放時,以新加坡而非蘇聯、東歐、日本或西方國家做為學習樣版,既可以避免以往中共保守派「崇洋媚外」、「東倒、西歪」的質疑,新加坡華人為主的身分,也能使鄧小平避開受到「外國人」欺騙的憂慮。新加坡華人國家的光環,讓中國在學習新加坡時,能夠裡子與面子兼顧。而中國之所以在改革開放開始產生「新加坡熱」,除了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能夠長期保有政權,行政效率與經濟表現令人稱羨,對於社會及反對勢力又能牢牢掌握,契合中國需要外,新加坡華人的身分,讓中國官方及民間能夠透過新加坡,展現華人較西方優越的心理,應是新加坡相較於其它國家,如此令中國嚮往的原因。也因為此等特殊的情感,過往當星國出現令中國不快的言行時,中國網路輿論便曾以異常激烈的「數典忘祖」、「非我族類」、背叛「文化母國」等幾乎不會出現在評論他國的言論,抨擊新加坡。
李光耀與李顯龍,深諳中國對星國的特殊情感,時常以語言及文化作為操弄兩國關係的工具,李光耀在1976年首次訪問中國時,所有會議都刻意以英語進行,目的是為了避免落入「炎黃子孫」訪問團的觀感。然而在需要中國的時候,則大談中華文化,講華語,強調華裔身分,例如李光耀曾公開表示,可惜新加坡不是由100%的華人組成,否則國家的表現會更好;其更曾在北京表示新加坡的菁英治理,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一致。
2013年李顯龍在美國抨擊中國污染嚴重;2016年香港扣押由我國運回新加坡的裝甲車,中新關係跌落谷底時,李顯龍為了修補與中國的關係,2017年9月率大批官員赴中國訪問,行前也特別安排在新加坡以流利的中文接受《新華網》的專訪,企圖透過華語的使用暗示新加坡在族群與語言上與中國相近之處。隨後,時任中共國防部長常萬全於2018年2月赴新加坡訪問,與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總理李顯龍等人會面。在接待常萬全時,黃、李幾乎全程均以中文接待,還引用常萬全之言,指來新加坡不像出遠門,而像是在同一個鎮上拜訪好朋友。中文不甚流利的黃永宏,卻在自己的國家勉強使用中文來討好中共國防部長,新加坡官媒也大幅刊登兩人握手擁抱的親密畫面。
在李光耀看來,學習中文,強調中華文化,主要的目的在於經濟利益,渠自己也承認,如果中國沒有崛起,新加坡人不會認真看待中文,現在學好中文,藉由語言和文化連結中國,能夠提高資歷的價值和事業的機會,凸顯新加坡將中華文化、中文、華人做為與中國交往的工具性角色。回到此次黃循財訪問中國,行前與李顯龍一樣,也接受了《新華社》的專訪,但不一樣的是全程使用英文,顯示渠對中文的信心不足,故選擇流利不會出錯的英語受訪。
李光耀的中文程度毫無疑問,李顯龍雖然成長於說英語的家庭,但從小在父母的培養下通曉華語、英語和馬來語,也能以三種語言演講。相較之下,黃循財生於 1972 年,成長的世代,英語已逐漸在新加坡普及,黃循財的英語也遠比華語流利。黃循財曾透露,為加強語言能力,每週都會上馬來文課,並且時不時溫習中文,他回憶成長家庭沒有常講中文,因此缺乏優勢,在校時學中文「學得很吃力」。曾經身為李顯龍語言老師的吳英成教授,也曾表達對於黃循財中文能力欠佳,可能影響新加坡原本與中國交往優勢的擔心。
總之,星國若要延續以往充分發揮華人身分的優勢的策略,以語言、文化連結中國,謀取新加坡最大的利益,黃循財與中文能力持續下降的新加坡華人族群,顯然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