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博士鄒文豐)
近日巴西及香港媒體相繼報導,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不出席7月6、7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改由國務院總理李強參加;北京方面給出的理由是,習近平日程安排與峰會時間衝突,而媒體也引述「知情人士」指,另一原因是習近平和巴西總統魯拉在1年內已見面2次。
無獨有偶,莫斯科方面也宣布,由於巴西政府作為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在無法明確自身定位,也就是遲未就是否遵守該院逮捕令表態的情況下,俄羅斯總統普丁將不會前往巴西參加金磚國家峰會。
然而,基於「元首外交」向來是中共最為重視的拓展對外關係、塑建「大國形象」的外事工作途徑,而金磚國家峰會這種場合,習近平可與多國元首進行交流及場邊會晤,為何放棄這種機會?其次、習近平執政後從未缺席過金磚國家峰會,且此種大型國際多邊會議,舉行日程早在數月前就已經過各參與國議定,稱行程衝突是否牽強?第三,習近平與普丁見面次數更多,如2024年5月普丁訪陸、7月中亞峰會、10月俄國舉辦金磚國家峰會,以及今年5月習才結束訪俄,指習與魯拉5月已見過面,這理由難道不擔心引發巴西反感?從這些疑點觀察,習近平不出席金磚國家巴西峰會,勢必另有隱情。
先從普丁也不出席分析,在這種狀況下,習若參加峰會,是否會對俄國釋放支持巴西應遵守國際刑事法院逮捕令的錯誤訊號?而俄國缺席,峰會焦點勢將落在中共和印度之上,雖然近幾個月來「中」印關係確實有回溫跡象,但習決定不出席峰會,反映的是北京方面應認為,目前還不到雙方元首可以會面的適當時機,也就是與印度的外交關係還在考核階段,需要等印度釋出更多善意和讓步,才能進到下一步。
另外,中東局勢問題必然會成為峰會討論重點之一,尤其伊朗、阿聯酋、埃及等國領袖也會出席,由於區域情勢依然相當複雜,在中共通知巴西改由李強參加的當下,美軍才轟炸伊朗,習若出席峰會,如何面對伊朗「陳情」將會是難題。況且峰會還有其他多國與會,而巴西主辦的背後,還有代表拉丁美洲甚至是全球南方國家的意涵,這將與當前中共高度重視全球南方國家的外交政策相違,北京是否就因此放棄執行「元首外交」的大好時機?所以,習近平不出席峰會,恐怕還有其他考量。
北京的說法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等,7月7日將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週年」大會,若習真為此而不參加「多邊外交」活動,則顯示中共應已賦予該大會高度重要性,習或將在會上發表重要談話,所以只能由李強代表參加金磚國家峰會。
此外,現在應已進入中共「20屆4中全會」召開前審定相關報告的階段,特別是今年將提出攸關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的「十五五」規劃,習是否因此決定親自留在北京「指導」政策布局?若然,又是否暗示在中共黨內高層,其實並沒有太多能夠為習分憂解勞,或讓習能放心的幫手?才讓習抽不開身。畢竟北京政局的變化,始終也是影響中共外事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持續觀察的是,過去中共國務院總理多負責處理與東協、上海合作組織的「多邊外交」工作,如今李強代替習參加金磚國家峰會,是否意味在中共高層的外事分工上,將朝「多邊外交」均由國務院總理接手的方向發展?而「國家主席」則專注於強調雙邊的「元首外交」或「主場外交」工作?
最後,習近平不出席金磚國家巴西峰會可能的影響在於,儘管巴西方面回應北京稱此不會影響峰會的進行,但魯拉的失望溢於言表,他在5月訪陸時,才和習共同簽署36項協議,宣稱標誌雙方作為彼此主要貿易夥伴關係進入新階段,也約定在里約熱內盧再見,作為習的回訪,如今卻成為中共領導人首度缺席的金磚峰會;或許說這樣會影響中共與巴西關係尚且言之過早,習仍有可能在日後赴訪,但對金磚國家乃至於全球南方國家來說,「聽其言、觀其行」也是評估中共對其外交政策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