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密件揭中共海外基地建設計畫評析

發佈日期:2023-05-01

2022127日,美國國防部公布「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表示:「2049年前,中國將增加14個海外基地,加上現有的1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將達15(吉布地、柬埔寨、緬甸、泰國、新加坡、印尼、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肯亞、赤道畿內亞、塞席爾、坦尚尼亞、安哥拉、溚吉克斯坦)1216日,美國之音引述華府智庫「蘭德公司(RAND)」研究報告指出:「共軍為實現2049年世界一流軍隊目標,極可能仿效美國與前蘇聯,打造中共的全球軍事網絡」。報告又指出未來20年內,將打造屬於共軍的全球軍事網絡,同時選出24個最有可能同意中共建立基地的國家名單,包含「亞洲(柬埔寨、印尼、泰國、寮國、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中東(巴林、阿曼、葉門、伊朗、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非洲(肯亞、坦尚尼亞、安哥拉、加彭、赤道幾內亞、摩洛哥、吉布地)」。2023426日,美國華盛頓郵報掌握由Discord網頁外洩的美國機密資料,其中一份機密資料指出:「共軍官員將打造海外基地網絡的方案稱為『141工程計畫(Project 141)』,計畫預設2030年底前建成全球軍事網絡,包括至少5個海外基地(赤道畿內亞&加彭、吉布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柬埔寨、莫三比克)10個後勤支援據點(茅利塔尼亞、幾內亞、坦尚尼亞、索馬利亞、巴基斯坦、緬甸、泰國、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港口工程建設亦是共軍海外基地網絡的一環。換言之,不論是美國的「2022年中國軍力報告書」,或是華府智庫「蘭德公司」研究報告,還是美國近期外洩的機密資料,都預告中共將於2049年前打造海外基地網絡,突顯美國等國的焦慮。

近年來,隨著中共全球利益迅速擴展及軍事能力的提高,中共高舉「利益邊疆」大旗,強調利益走向哪裡?中共的安全邊界就走向哪里。共軍作為維護中共海外利益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需要有效實現其活動範圍從本土向世界重要地區的拓展,使其行動能力的作用範圍與中共海外利益的存在範圍相接近乃至重合。中共的海外利益包括:「中國海外公民的利益、僑民的利益、中國的海外交通線、中國的海外能源線、中國的海外項目」,同時中共經濟規模不斷擴大也需要海外自然資源與市場,海外利益的保護和實現均需要軍事力量予以保障。

200812月,共軍首次派遣艦艇編隊赴亞丁灣執行護航行動,迄今己派遣43批編隊赴亞丁灣,雖然每次編隊都有補給艦隨行,惟補給艦需要在附近的港口進行物資採購,每次進入外國港口都需要辦理複雜手續。補給艦雖然能為編隊其他軍艦提供燃油、淡水和食品,惟對機械故障等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特別是艦上人員長期未上岸活動,對人員心理和身體都是考驗。共軍總結亞丁灣護航經驗,利用經貿與外交影響力於吉布地,建立首個海外基地(吉布地保障基地屬港口型綜合保障基地),負責護航編隊的保障工作外,同時支援駐非洲維和部隊的訓練、支援與保障,另擔負撤僑任務的後勤保障工作。

中共藉助「一帶一路」倡議,利用「中國遠洋運輸公司」等國營企業,在世界各地投資100多個戰略性商業港口和碼頭網絡,並巧妙「夾帶」或「掩護」共軍在海外的軍事建設與行動。迄今為止,吉布地保障基地仍是共軍唯一的海外基地,該基地正由保障基地向功能齊全軍事基地轉變,除可停靠水面艦艇外,碼頭設施顯示可停靠潛艦、航空母艦,另於基地內新安裝完成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的監聽設備,可對非洲及歐洲進行情報偵蒐。

事實上,共軍除吉布地保障基地外,共軍海軍長期視緬甸若開邦的皎漂港為後勤保障港口。20世紀90年代,中共向緬甸租借大科科島,共軍總參謀部技術偵察部(戰略支援部隊網絡系統部的前身之一)於島上建立監聽站,監控印軍、美軍在印度洋的活動,近期衛照顯示該島正擴建跑道與碼頭等軍事設施。另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同樣存在戰略支援部隊的監聽基地。

共軍為建設遠洋海軍及戰略空軍,長期採「戰略預置」作為,按照作戰預案對作戰物資的要求,將適宜預置儲存的戰備物資提前存放在主要戰略方向或預定戰區的一種資源配置。目的就是透過平時預先配置一定的作戰物資來減少戰時的戰略運輸量,進而提高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中共始終認為目前運用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手段保護海外利益的能力,尚無法滿足應對海外利益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的需求。特別是在共軍海外兵力投能力、支援保障能力、戰略預警能力,受制於海外基地短缺問題日益突出,要讓共軍在海外承擔維護「利益邊疆」責任,發展海外基地提高共軍軍事投送能力、支援保障能力、及戰略預警能力,是中共唯一選擇。因此,2049年前,共軍將會在印太、中東、非洲、大洋洲、中南美洲等地區的戰略要地,設立海外基地及進行戰略預置,基地數量應會超出美軍所預估的1524個,且功能不會侷限於「保障基地」。隨著共軍海外基地增加,擔任基地警衛勤務的海軍陸戰隊,現有規模將無法滿足任務需求,海軍陸戰隊是否會由「海軍兵種」擴編為新的「軍種」,殊值持續注蒐與研究。

(本社特約研究員  楊太源)